◎记者 王文嫣
“大力发展海洋氢能产业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确保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清洁能源安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主任郭建增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中国应抓住世界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通过独立研发突破海上氢技术瓶颈,解决关键技术,率先开展海洋氢应用,加强海洋氢实体经济,推广到大规模海陆氢应用,从而开辟氢能产业上游绿色制氢、中游大规模氢能储运、下游大规模氢用全产业链。
迫切需要加快海上氢能的发展
郭建增表示,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是能源负荷中心,也是未来氢能应用的重点地区。该地区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将加快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但我国可再生能源规模供应和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资源“西富东贫,北多南少”。受绿氢制备规模限制,2035年前没有铺设辐射东南沿海地区的长途陆上输氢管道等基础设施的条件。同时,进口海外液氢容易受到全球绿氢供应链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不能有效保障我国清洁能源的安全。因此,东南沿海工业和航运氢基燃料的可靠保障需要基于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氢能。
郭建增认为,海洋氢能的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是我国海上大规模绿氢制备和应用政策支持相对较弱,重点关注车载燃料电池、加氢站等陆上氢能应用端,海上大规模绿氢制备和海洋设备的绿氢应用较少;二是海洋氢能研发、试验、应用产业生态不完善,缺乏海上大规模绿氢的制备、储存、运输和应用,适应海上风电波动的氢基础材料研发、试验和应用薄弱,大容量高压气体储氢、固体储氢、有机液储氢等技术投资不足,适用于大型海洋设备的大功率长寿命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发和应用较少。
双引导政策和市场 促进全产业链发展
郭建增呼吁政府、企业、社会资本相关主体积极参与,共同加快海洋氢能开发建设。“目前,国内外海上制氢技术正处于萌芽状态。目前还没有成熟可靠的海上制氢设备及相关基础设施。
对此,他提出了三个具体建议:
一是加快示范验证,推进可复制、可推广的海上制氢示范工程实施。利用行业带动科研,选择海洋氢能应用的典型场景,充分验证设备,选择机会推动应用落地。通过设备开发、演示验证和示范应用,充分测试海上制备、储运氢能关键技术、核心系统和设备材料的开发成果,形成国内自主可持续、可扩展的示范模式,为海洋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加强资金支持,鼓励探索绿氢制备行业和商业应用。沿海地方政府应加大对海洋氢能的政策支持力度,对进入海洋氢能产业的企业实行奖励制度,为海洋氢能产业链设备关键通用基础技术研究、核心系统和设备开发、研发保障试验验证平台建设和典型设备示范应用提供财政支持。鼓励国电投资、国能投资、中海油等相关国有企业进入海洋氢能市场,率先探索绿氢制备和应用。
三是引导社会资本,形成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培育绿氢制备行业的新轨道、新内需,鼓励商业应用,探索多种市场运作模式,打造类似“碳市场”的“氢市场”。建立以市场化经营为主的省级海洋氢能经济创新发展基金,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的方式经营海洋氢能产业投资基金,完善海洋氢能产业融资风险分担机制。与上海、青岛、大连、舟山、厦门等海岸城市地方政府合作,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海洋氢能发展政策和规划,建立碳排放点奖励制度,实施国家海洋氢能示范区。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