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雪
“生物医学产业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和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有关的战略产业,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智飞生物学副董事长姜凌峰告诉记者,他将围绕“促进生物医学产业材料定位替代,确保生物医学产业供应链安全”的主题提出建议。
由于国内生物医学上游供应链产业起步较晚,核心技术和关键原料长期被国外垄断,国内替代面临诸多挑战。“近年来,中国在前沿基础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科技创新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然而,在关键领域实现国内替代所需的重大原创成果较少,核心技术实力和源头创新供应明显不足。“江凌峰多年的生物医学领域一线工作经验,注意到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源头缺乏基础研究力量,国内关键核心技术替代培育环境不完善,生物医学设备、耗材定位和供应链可控水平不足。
江凌峰表示,在国内材料替代变更注册申报管理过程和技术研究中也将遇到更多的困难。”在国内材料替代变更研究中,在保证生物医学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国内材料替代,进一步简化相关注册程序,制定灵活可行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为国内材料替代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江凌峰说。
在这方面,江凌峰建议加强上游产业链的快速布局,培育产业基础。加强基础研究,增加资本投资,鼓励企业投资更自动化、智能生产线设备,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生物制药设备和耗材定位和供应链的独立控制,建设“内外联动”的产业生态,建设国内优质材料供应商资源平台。
“不同追赶阶段国内关键核心技术替代的实现路径会有所不同,但其核心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把握自主性和开放性之间的动态平衡。江凌峰认为,坚持“以我为本”的开放理念,整合吸收多种资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困境,结合国外创新本土化和自主创新商业化,可以更好地构建“内促外联动”的产业生态。
他还建议加强国产化取代相关政策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协调性。优化相关审批机制,对常规生物医药产品国产化材料替代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国产生物医药产业化升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新冠肺炎疫苗研发过程中的一系列成功经验,加快生物医学企业定位替代应用步伐,解决被外国‘卡住’的问题。"蒋凌峰说。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