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锐
“中国即将迎来大规模动力锂电池“退休潮”,但退休动力锂电池回收,仍存在行业低门槛“小分散”情况,回收技术水平低、高端、基础专业人才不足,与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不匹配。全国人大代表、长虹控股集团总经理刘江最近在接受《上海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尽快提高退役电力电池回收水平迫在眉睫,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为牵引,高端制造能力和系统贯穿电力锂电池回收行业的整个环节。
动力锂电池不仅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也是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大到强向新发展阶段迈进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在政府、工业、大学和研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动力锂电池在生产规模和产品性能方面取得了全球领先优势。然而,与动力锂电池生产端的发展相比,退役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利用仍存在明显的不足。动力锂电池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低水平的回收利用率已成为我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答案”。
据统计,近五年,当国内动力锂电池产量达到1005吉瓦时,年均增长66.7%,退役量100.7万吨,年均增长73.5%。预计2023年退役量将达到48.19万吨,2027年退役量将达到137.01万吨,年均增长率约为30%。2027年,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000亿元。
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涌入。截至2022年底,已有8.8万家电池回收注册企业。然而,只有88家“白名单”企业具有较强的回收处理能力。相关企业能力参差不齐,导致残余安全放电效率低、有价金属回收率低、再生产品质量差、废渣产量大、资源回收率低等一系列问题。
在今年的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会议上,柳江提出了四项建议:一是提高动力锂电池回收的行业准入门槛;二是加强动力锂电池回收关键技术的突破;三是完善动力锂电池回收领域人才培训;四是加强政府指导和政策支持。
柳江建议设置资质准入、安全准入、环保准入等强制性条件,引导淘汰落后技术,实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