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开门办公室审计”,上海证券交易所从明确标准、咨询、突破障碍、扩大范围四个角度,深化开放透明理念,宣传开门渠道,规范开门行为
□在“开门监管”方面,上海证券交易所抓住了广泛宣传、沟通畅通、研究重、协调强的几个“重点”,构建了良性互动的市场生态
□ 做好“开门服务”,上海证券交易所从树品牌、优秀体验、专栏建设、强监督四个方向,有效改变工作作风,增强主动同理心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态度
◎记者 林淙
3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了进一步推进“开门审计、开门监督、开门服务”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继续建设服务型交易所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旋转“转变风格、促进透明、优质服务”的把手,打开门迎接市场各方的客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该行动计划包括三个方面的12项行动措施。从审计到监督再到服务,全面改变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加强监管透明度建设,优化商业环境,不断提高市场实体的收益感和满意度。
值得一提的是,行动计划包括向申请项目的企业关键人员发送“共同推进开门办公室审计提案信”、拓宽申报前咨询沟通参与者范围等多项措施,不仅是在全面注册制背景下“开正门”、渠道畅通的新招也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实施开门服务全覆盖的实招。“招聘”有针对性,有章可循。
开门办审核:
护航全面注册制改革
实施“开门办公室审计”,上海证券交易所从明确标准、方便咨询、突破障碍、扩大范围四个角度,深化开放透明理念,宣传开门渠道,规范开门行为。
一是继续推进“阳光使用权”。通过发布业务指南、业务指南、市场培训,继续加强审计标准的披露,丰富审计动态内容,加强政策解释,减少自由裁量权空间,依托股票、债券相关业务系统、网站等在线渠道披露审计流程、审计流程和审计结果。
二是有效保障市场实体的沟通需求。优化申请前、审核中、会后的咨询渠道,提高咨询接待水平。回答问题,明确回答咨询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对于难以直接回答的问题,明确审计关注和改进建议。
第三,打开开放信息传输的“最后一公里”。企业项目申报后,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向董事长、总经理、秘书等关键人员发送“共同推进开放审计提案”,说明审计流程和联系方式,明确诚信纪律,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独立董事培训、中介培训等培训项目中增加相关课程。
第四,让更多的市场实体“进门”。进一步优化业务咨询沟通机制,扩大申报前咨询沟通参与者的范围。
开门办监管:
构建良性互动市场生态生态
在“开门监管”方面,上海证券交易所抓住了广泛宣传、沟通畅通、研究重、协调强的几个“重点”,构建了良性互动的市场生态。
一是继续做好监管动态推进和培训工作。在上市公司业务管理系统开设“监管动态推进”栏目;发布上市公司常用规则“一点通”;定期以专刊或微信官方账号的形式向上市公司、会员、会计师事务所等主体通报监管情况、典型案例和重点问题;继续开展“上市第一课”活动。
二是完善与市场实体的沟通渠道。上市公司每周开展“部门负责人接待日”活动,定期开展会员监督交流会议;通过建立信息披露规则难题复杂问题回答热线,提高与各市场实体的沟通效率。
第三,积极听取市场意见,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继续开展各市场实体的访问、研究和讨论活动,协调解决上市公司的“焦虑”问题。下一个版本的2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