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奎
“在今年的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会议上,我建议重点关注养老社区、长期护理保险、商业保险和健康管理、保险企业投资建立医疗机构等话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太平洋医疗卫生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最近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保险企业布局养老社区,将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建议明确长期持有养老社区适用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养老社区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发展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政府部门对为社区提供养老、托儿、家政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收优惠,但保险公司建立的养老社区是否适用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尚不清楚。
周燕芳表示,为降低养老社区建设经营成本,增加养老服务消费和养老社区投资,支持长期持有养老社区的可持续经营发展,建议有关部门明确长期持有养老社区适用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措施。周燕芳表示,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政策保险业务,整体利润导向为盈利,但在风险担保业务下,保险担保基金和监管费用在运营成本中占有较大份额,随着试点深化,责任扩大,赔偿率逐渐提高,实际可用成本越来越压缩,不利于保险公司继续参与政策长期护理保险。
周燕芳表示,政府委托保险公司办理的承保长期护理保险业务建议参照居民大病保险免缴保险保障基金,降低商业保险公司办理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的成本。
支持保险企业开展社会医疗服务
“社会医疗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加医疗资源有效供应、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利用效率、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的重要力量。目前,区域医疗卫生规划不透明,政府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政策支持不到位。”周燕芳说。
周燕芳就支持保险企业开展社会治疗提出了六项建议:
首先,建议地方卫生相关部门编制并发布社会医疗机构设置指导清单,披露区域、级别、类别、数量、规模、分布等信息,提高社会医疗机构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二是建议放宽对保险企业设立的康复、护理等医疗机构医疗资格准入的限制,加快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审批时间,简化医疗保险审批流程。鼓励保险企业设立的康复、护理等医疗机构加入区域医疗协会和专业医疗协会,支持公立医院机构优先开展康复业务。
第三,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建议对承担相同任务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给予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财政补贴。同时,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因承担急救任务而购买的大型医疗设备,给予一定比例的购买补贴。
第四,对该地区新建、短缺的专业医疗机构给予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或优惠,对社会医疗承担的政府公益项目给予有针对性的税收减免。
第五,建议消除社会医疗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项目申报等政策障碍。奖励和支持符合一定标准和规模的社会医疗重点学科和特殊人才,完善医生的多点实践管理措施。
第六,考虑到保险公司投资医疗的社会效益,建议保险企业建立的医疗机构原则上可以突破非保险子公司和保险集团的股权控制水平不得超过四级限制。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