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党委书记马新强:
聚集优势资源
投资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
◎记者 覃秘
“企业的未来在于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投资,投资的重点是人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科技党委书记马新强最近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2022年,中国科技引进青年技术骨干100多人,今年将继续实施更开放、更积极的高水平技术人才引进计划,启动“博士100计划”,针对国家、产业发展需求、联动产业链、创新链,大力推进研究所建设,聚集优势资源,投资新能源汽车制造及其产业链。
在今年的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会议上,马新强将提交《关于支持武汉建立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的建议》和《关于支持湖北武汉领导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的建议》。马新强表示,他希望充分发挥武汉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的探索作用,为国家氢能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支持武汉建立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建立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是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武汉作为“2025年中国制造业试点示范城市”,具有基础、优势和积极性,努力建设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马新强说。
经过深入调查,马新强发现武汉在创建国家制造业优质发展试验区方面有很多优势:一是制造业质量上升。2022年,武汉实现工业产值16927亿元,同比增长6.9%。二是创新活力竞相爆发。两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基本完成能力平台建设。三是先进制造业体系的迭代升级。以武汉为重点的“武襄十随”光电子信息集群和汽车集群被评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第四,数字赋能效果明显。5G网络高质量覆盖全市中心城区和新城区重点区域,武汉国家顶级节点工业互联网标识分析注册量超过90亿。
马新强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和指导武汉建立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支持武汉围绕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改进,建立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协调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在重大产业项目、重大产业规划布局、财政政策、投融资政策、产业政策、企业培育等领域。
支持武汉率先申请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
燃料电池汽车是我国氢能应用的主要场景之一。自“十三五”以来,国家已连续将燃料电池汽车纳入五年科技发展规划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并于2020年正式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应用,先后批准了北京、上海、广东、河南、河北等五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
马新强说:“湖北武汉具备率先申请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的基本条件。
马新强介绍,近年来,武汉大力支持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创新,是国内膜电极、质子交换膜、电堆控制等独立核心技术的重要来源。例如,中国科技氢电率先成功开发CCM技术膜电极,具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膜电极生产技术,累计销量世界第五,中国第一;武汉绿色动力建设了中国第一条独立可控的质子交换膜生产线,也是世界上一次性膜面积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生产线。
此外,据调查,武汉已聚集氢能行业重点企业和科研机构100多家,拥有氢气生产、储运、燃料电池膜电极、质子交换膜、电堆、系统等核心部件和车辆制造等全产业链资源,城市群相关企业200多家。大力推进武汉、襄阳、荆门等城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仅武汉就推广应用了300辆燃料电池通勤车辆和货运车辆,建成了9个加氢站;2023年,将推广500辆燃料电池商用车,建成4个加氢站。武汉城市群的整体推广效果与目前的示范城市群相当。
马新强建议,支持将武汉领先的城市群纳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充分发挥武汉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的探索作用,为国家氢能产业的发展做出“湖北贡献”。他还建议将氢作为能源和工业原料分开对待,明确氢的能源属性,并将能源氢的储存和应用项目视为化工项目和危险化学品项目。
聚集优势资源,投资新能源汽车制造主航道
华工科技未来的发展定位引起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作为公司的掌舵人,马新强表示,短期内,公司的销售规模和净利润每年都在努力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现有产品应“行业领先、国内替代、专业创新”;中长期来看,华工科技要“参与构建全联系、全感知、全智能世界,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
在中国工业科技孝感电子产业园实验室,一批PTC加热器刚刚完成了一组零下25℃的空冷实验。公司技术人员表示:“新能源汽车是最“怕冷”的,因此我们将继续模拟和测试产品在极端寒冷条件下的性能,以确保产品工作‘不脱机’。”。
据报道,目前每天约有1万台PTC水加热产品从中国科技孝感电子产业园运输到各大汽车主机厂,占国内市场的70%。
“未来的增长点首先来自新能源汽车及其产业链的主要渠道。”马新强表示,公司有能力为客户提供多产品组合解决方案和定制解决方案。目前,汽车产业链有80多个大客户。2022年,公司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提供的产品收入超过21亿元,产品利润超过5亿元,比2021年增长100%以上。
据了解,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PTC热管理系统、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电池托盘焊接系统、安全气囊弱化设备等一系列产品具有突出的市场竞争力,客户覆盖近80%的国内汽车企业。此外,公司还开发了一系列产品,如汽车多功能传感器、开卷落料系统、新能源电池设备、第三代汽车规级半导体设备、汽车产业链清洗设备、汽车装饰膜等。
据马新强介绍,该公司正专注于第三代半导体工艺设备的定位,计划在三年内完成8个核心设备的定位。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