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完善碳排放管理机制
加快商用车低碳转型升级
◎记者 俞立严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告诉《上海证券报》,他将提交《关于完善碳排放管理机制、促进企业自觉履行“双碳”责任的建议》和《关于加快制定和实施商用车碳积分管理措施的建议》。李书福建议完善碳市场管理运行机制,激活碳市场交易,扩大全国碳市场参与企业的覆盖范围,全面推广碳标签和碳普惠制度。同时,加快商用车低碳转型升级,制定和实施商用车碳积分管理措施。
提高企业碳管理意识和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向绿色低碳转型,碳排放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我国企业碳管理仍处于萌芽状态,大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碳管理的重要性。李书福表示,从政策层面来看,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的建设在促进企业碳管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覆盖面狭窄,对未参与碳市场的企业缺乏有效的指导,对企业碳排放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导。
李书福介绍,碳市场是通过市场机制促进企业减排的有效途径,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2021年,我国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目前我国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然而,与欧盟碳市场相比,中国碳市场缺乏流动性,价格远低于欧盟,难以发挥市场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也难以引起企业对碳减排的足够重视和长期规划。同时,目前碳市场机制主要针对高排放企业,低排放企业仍缺乏相应的减排促进机制,企业缺乏减排动机和热情。
李书福认为,要加快我国碳减排进程,使减碳成为企业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李书福提出了三个建议:
一是完善碳市场管理运行机制,激活碳市场交易,充分发挥市场促进碳减排的作用。优化碳市场配额分配和绩效机制,创新基于配额的碳金融产品,突出配额资产属性,提高企业减排热情;多元化碳交易产品类型,尽快重启自愿减排(CCER)项目申报,扩大CER项目类型,及时引进碳期货、碳远期等交易产品;扩大碳市场参与者,激活碳市场流动性,提高碳市场交易量和价格。
其次,扩大全国碳市场参与企业的覆盖范围。完善相关政策,有序分批将重点碳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努力在“十四五”期间纳入钢铁、水泥、有色金属行业,“十五”期间纳入所有重点排放行业,稳步推进非重点碳排放行业纳入碳市场。
最后,全面推广碳标签和碳包容性体系,促进全社会自觉履行“双碳”责任。建立全国统一的产品碳足迹会计规则和碳标签认证体系,鼓励企业和个人购买碳标签产品;全面推广碳包容性体系,鼓励基于碳减排生活方式的创新创业,引导低碳消费,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制定和实施商用车碳积分管理措施
为加快商用车低碳转型升级,李书福建议借鉴乘用车积分机制,考虑多能源并驾齐驱的现状,加快制定和实施商用车碳积分管理措施,旨在减少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注意规则的通用性和不同场景、不同碳排放等量车型的针对性。建议重点关注成熟度高、应用场景固定、未来潜力大的轻型商用车产品,制定相应的积分统计规则、管理流程和数据收集系统。
李书福建议,今后实施“碳积分”应做好政策的细化和衔接。在城市公交、物流、港口等公共领域,首先实施固定场景,根据“地方”条件促进商用车碳积分的发展。
除商用车外,李书福还表示,在消费结构升级、消费者群体年轻化、消费者需求质量、汽车生活休闲趋势下,乘用车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已满足乘用车生产标准、使用标准,但现行政策法规和需求不匹配,导致皮卡市场未激活,消费潜力需要提高,需要引入相应的解决方案。对此,李书福建议及时修订皮卡监管政策,放宽年检政策、报废政策标杆乘用车、新能源皮卡优先解除通行权等消费者使用条件;重新划分皮卡类别,划分为乘用车类别;将新能源皮卡纳入“双点”类别,并行管理,积极鼓励企业升级转型。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