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加强循环经济产业顶层设计,制定废塑料化学循环总体发展规划,建立系统政策框架体系,有序推进产业链建设。
◎记者 陈其珏
炼化行业绿色转型有利于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循环经济的发展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它可以直接为炼油行业提供零碳原料,减少资源消耗,但工业化面临着许多问题。为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建议加强循环经济产业顶层设计,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尽快开展相关技术商业化示范,加强政府资源利用指导,加快炼油化工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据行业组织HIS统计,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塑料产量约为100亿吨,其中不到10%被回收利用,76%最终成为废物。我国生物质资源主要是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生活垃圾、污水污泥等各种废弃物和废弃物。根据《3060零碳生物质能发展潜力蓝皮书》,我国主要生物质资源年产量为34.94亿吨,生物质资源作为能源利用的发展潜力为4.6亿吨标准煤。此外,目前废塑料的主要处理方法是填埋、焚烧和回收,化学回收尚未形成有效的生产能力。
近年来,国际化工领导者布局了塑料回收领域,60多家公司正在研究废塑料回收解决方案。我国废塑料化学回收技术研究与国外基本同步,但仍存在原材料获取困难、技术成熟度提高、整个产业链整体能力不足等问题。必须形成工业化示范,建立完整的化学循环产业链和原材料和产品相关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生物质利用的主要途径包括发电、成型燃料和气体生产,但随着其他类型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现有的生物质应用有限,以生物质资源为原料生产液体燃料或化学品的应用前景越来越明确,为炼油行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但目前,生物质资源利用仍存在储存成本高、经济效益差、技术水平落后、产业链需要整合等问题。加快发展步伐,形成有效的产业化、大规模的经济利用模式。
对此,马永生建议:一是加强循环经济产业顶层设计。制定废塑料化学循环总体发展规划,建立系统政策框架体系,有序推进产业链建设。支持大型国有企业建立全国生物质和废塑料回收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其在废有机质回收利用技术方面的优势。鼓励地方政府和大型国有企业优化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利用效率。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协调生产、学习、研究联合攻关,促进协同创新。龙头石化企业牵头,加强废塑料和废生物质回收的关键技术开发,尽快建立工业示范。三是加强政府对资源利用的引导。鼓励支持生活垃圾填埋场、造纸厂等膜混合废塑料集中的单位,向相关合格企业提供废塑料进行化学再生,建立稳定的废塑料供应关系。加强低价值废塑料资源的合理分配,回收网络规划布局和集群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董事长 马永生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