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正懿
“公路城市物流中心连接人、车、货等物流要素,是城市重要的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不仅有利于提高物流运营效率和质量,而且有利于整合小型、薄弱的公路物流服务实体。”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建议加快公路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进程。
徐冠巨表示,传化集团始终以变革和数字化促进高质量发展,继续努力进行科技创新。“未来,传化集团的年科技投资将保持50%的增长。”
公路物流基础设施迫切需要数字化转型
通过传化智联的精益交付保障和数字供应链服务,在杭州传化公路港奥的斯机电华东物流中心实现了BOSS数字驾驶舱、月台预约电话、智能监控、人车货智能识别、运输管理系统、天翼镖星等全场景数字应用。
多年来,传化物流业务不断创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平台模式建设了“传化货运网络”。线下城市物流中心网络与线上数字平台共同努力,赋予物流实体权力,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行。
但纵观全国,公路物流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程度仍然较低。据第三方统计,虽然64.4%的物流园区建立了物流信息平台,但平台建设不连接、不连接的情况非常普遍。
徐冠巨发现,公路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程度低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与航运、铁路运输、海运相比,公路物流基础设施多为企业投资行为,数字化转型初期投资高,企业投资运营压力大;二是公路物流平台与主体分散,数字化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难以发挥数据集成共享的作用。
“产业链供应链是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的关键。促进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将大大提高供应链效率。”徐建议建立“公路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专项项目”,加快公路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进程。
徐冠巨还建议建立国家、省、部级重点项目数据库,充分结合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每年审查并纳入一批数字化改造重点项目。为公路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项目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对纳入项目库的改造项目平台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数字化改造专项资金支持;对涉及和覆盖项目范围的物流企业,对物流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的投资给予一定的补贴。建议与物流行业领先企业和平台企业共同制定公路物流基础设施数字标准,包括数字园区顶层设计、行业标准和数据标准,指导顶层设计的数字升级,选择多个基准示范项目推广重点项目建设。
穿越经济周期 驱动转型升级
徐冠巨作为一名渗透市场30多年的知名企业家,敏锐地感受到了巨大变化下的危机和机遇。他认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建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了影响。与此同时,私营企业本身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由于内外因素的叠加,私营企业正面临着挑战和考验。”
徐冠巨说,令人欣慰的是,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作出决策部署,让民营企业家放心,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迅速行动,努力争取经济,服务企业,因地制宜推进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进一步优化和改善了商业环境。
“这些措施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得到了企业的真正支持。例如,徐冠巨说,在传化所在的萧山区,创新提出了“兵团战+专班运营”的工作机制,实施了产业项目“一图两色三协调”的管理方法。每个项目从谈判开始就定制了一个流程图,清楚地标记了政府和企业各自关注的任务和流程节点,有序地将政府部门、企业和中介力量协调到项目中,大大降低了企业协调的难度。让企业清楚地意识到“效率是额外的利润”。
传化一直是准时代脉搏转型升级的实践者。徐冠巨向《上海证券报》记者介绍,近年来,传化集团以数字化转型为主线,坚决推动转型升级深入发展,努力赢得业务主动和发展主动。2020年至2022年,集团总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4%,利润复合增长率为40%,税收贡献复合增长率为31%。
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来自创新。近三年来,传化集团科技投资年均增长59%,投资年均增长22%。“今年仍有一系列项目投资建设,预计将保持50%以上的增长,投资规模将达到120亿元,科技投资将继续保持50%的增长。”
“在过去,我们的企业经历了一个小的经济周期,这将测试我们在未来度过大经济周期的能力。”徐冠巨建议,政府和企业应共同消除干扰,始终坚定对未来的信念;私营企业应正确对待环境变化和自身,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化政府与商业关系,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
徐冠巨说:“要主动转变角色和做法,努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始终与时俱进,与国家同频,增强对未来的信心!”。
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 徐冠巨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