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数字化正在颠覆经济组织模式,衍生新的就业形式,甚至改变就业定义。面对数字革命带来的就业革命,迫切需要突破传统的就业认知框架,加快就业促进政策创新。”。
刘尚希将重点关注今年全国人大促进就业的问题。他认为,“保障就业”面临新的挑战,促进就业不能走老路。要顺应数字化趋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带动就业的杠杆作用。
刘尚希认为,数字经济作为未来经济的主体形式,在就业中发挥着显著的主导作用。目前,数字经济创造的新就业岗位占近30%,其中大部分与数字化密切相关。在第三产业中,数字经济带来的职位占60%。
刘尚希表示,数字平台经济形成的新就业“生态系统”不仅是当前就业选择的“过渡区”和未来的主体形式,也是青年人才自主创业的“孵化场所”。平台经济组织是数字经济的基本趋势。顺应这一趋势,它可以为更多的工人提供机会。
在他看来,各种面向企业和消费者的数字平台企业不断涌现,其对就业的驱动作用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工商企业。鼓励、支持和扩大平台就业,以电子商务、在线叫车、物流配送、在线教育、信息服务和数字场景设计为吸收青年就业的主要途径。”我们应该加快经济的全面数字化转型,以促进就业。”
中国的劳动参与率从2012年的70.82%下降到2021年的68.06%。“数字经济为逆转这一趋势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刘尚希说。
他认为,我们应该依靠平台,大力发展灵活的时间、自由选择和获得收入的机会,给予工人更多的就业和创业自主权,降低劳动力市场的门槛,提高就业和创业的包容性。
刘尚喜表示,目前我国互联网覆盖率较高,手机、计算机等智能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专业教育和培训相对滞后。加强和加快数字教育的发展,提高工人的数字知识和技能,降低获取数字知识和技能的门槛。特别要注意缩小不同行业和代际工人的数字知识和技能差距,防止“数字差距”带来新的就业排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刘尚希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