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立
“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显著特点和优势。中西医药的协调发展在我国医疗保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以岭制药董事长吴翔军告诉《上海证券报》。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吴翔军主要提出了加强中西医药协调、促进中医药高质量继承和创新发展的建议。
吴相军表示,目前我国中西医结合机构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中西医结合学术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外出现了一批影响广泛的研究成果。中西医结合学术活动日益活跃,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广泛。同时,中西医结合也存在自主创新研究能力不足、理论、临床和方法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等问题。
吴建议进一步完善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战略、战略措施和管理体系,加强中西医结合学科和科研平台的建设。
“建议建立中西医结合技术专项项目,加强中西医与药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技术等学科的深度交叉整合,促进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基础研究,促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的产出。吴相君建议鼓励中西医结合理论、临床和应用的自主创新研究。“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的科技创新转型模式不仅遵循中医学科的规律,而且反映了中西医学的体育关系。加强推广应用,不断提高我国中医药科技转型能力。
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是中医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吴相军表示,不可否认的是,中西医结合临床疾病防治能力、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和特点还不够充分发挥。
“建议建立中西医协调长期机制,完善中西医临床协调体系,提高中西医协调水平,支持综合医院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能力,开展综合医院和基层社区门诊中西医协调诊疗,“中西”,不断丰富重大慢性病“预防”、‘既病防变’、吴相君说:“病后防复”不同阶段中西医结合特色干预策略。
吴翔军还建议建立具有中西医结合特点的传染病防治战略和协同应急措施。鼓励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咨询体系,完善中西医结合医疗网络体系,创新中西医合作医疗模式。
长期以来,中西医结合医学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基层卫生组织相关人才相对缺乏,迫切需要激发活力和潜力。
吴相军建议促进中西医结合多层次人才培养,加强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临床专家体系建设,支持国内外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临床研究,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积极提供国际沟通渠道,建设先进的专业团队。
同时,他建议加强中西医结合教师建设,促进学术教育、教师教育、继续教育和“西学”教育,扩大中西医结合人才培训规模,丰富培训模式,满足社会需求,准确培养不同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研究生。建立具有中西医结合特点的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体系,重点培养复合实用人才。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