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黎灵希
中国乳业作为一个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产业,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研发创新部研发总监史玉东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在今年全国人大两会上准备了八项建议,涉及乳业上游产业链建设,促进乳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目前,在全球乳制品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乳制品产业的整体发展趋势稳步改善,但产业发展仍面临着依赖进口的优质饲料和优质种源的瓶颈。同时,乳制品供需季节性和阶段性不平衡不时出现,给企业和水产养殖端经营带来挑战。
史玉东从行业实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认为应加强乳制品上游产业链“草牧奶”建设,即种植好草、养牛、收集和储存关键乳制品原料。
史玉东建议:一是建立草业基金,优化补贴政策,创新优质饲料产业发展模式,加强饲料种植技术,提高草业发展竞争力;二是继续增加补贴和范围,支持建设具有国家影响力和领导能力的产业中心,确保核心种源独立可控;三是采用国家委托、企业储存、按需调用、适当补贴的经营模式,建立国家乳制品原料交易中心,进一步确保国内乳制品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
“要实现奶业的振兴,我们应该从整个产业链的维度来考虑。”史玉东注意到,随着奶业的大规模集中发展,产业布局也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分布特征,资源环境成本和税收收入不平衡,可能限制当地奶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方面,史玉东提出了建立“原料牛奶供应大县”退税和奖励机制的建议。他认为,应符合牛奶产业上下游发展利益的原则,引入牛奶产业链税收调整分配指导政策和“原料牛奶供应大县”退税和奖励政策,加工销售当地税收入调整一定比例,动员农场当地支持上游水产养殖积极性的发展,实现产业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绿色和低碳转型已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唯一途径。史玉东认为,促进乳制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首先是标准。
他建议,在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在产业、大学和研究环节的背景下,发挥乳制品行业的主导作用,共同促进乳制品行业低碳发展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明确乳制品行业碳排放技术标准、会计统计原则、绿色低碳实施路径计划等,提高国际认可度。
同时,要加快乳制品工业园区零碳规划建设。史玉东建议推进建立零碳产业园区低碳转型发展专项基金,对园区企业加快产业低碳转型升级、扩大清洁低碳能源技术应用给予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推动园区低碳项目产业投资。
此外,完善绿色金融工具,拓宽企业绿色转型融资渠道。史玉东建议进一步完善绿色贷款、绿色股权等金融工具和政策支持标准,建立国家或省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有效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长期、低成本的财政支持。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