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时娜
“归根结底,城市群的持续健康发展取决于结构合理、人才数量充足的人才队伍提供持续动能。建议深化‘生产、教育、研究、创造’协同教育,促进教育与产业共生发展,积极服务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和更高质量就业需求。”今年全国人大,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手机游戏副董事长西汉迪就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
西安汉迪表示,广东大湾区正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科教人才资源优势进入创新发展,是一个重要环节,建议大湾区充分调动区域资源和优势,培养技术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支持,不断塑造新的发展动力和新的优势。
加快优质人才生态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不仅需要高端科研人才,还需要大量工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高技能的专业人才。”西安汉迪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家。在企业经营和日常研究中,他发现技术人才短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西安汉迪认为,广东、香港和澳门在职业教育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香港和澳门的教育具有独特的国际特色和融合文化的特点,而大陆学生则掌握了较强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他建议三地加强职业教育合作,加快高素质人才生态建设,深化大湾区技术人才培养,解决企业人才配送问题。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求,西安汉迪认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应该从“教育”转向“产业教育”,积极服务于现代经济体系的建设,以满足更高质量的就业需求。对于社会认可度较低的专业,建议及时优化;快速响应发展势头强、人才需求大的新兴技术和数字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学科结构升级。
他还建议深化“产教研创”协同教育机制,深化港澳内地职业教育学院与企业的合作,增强区域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切实打开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企业需求-产业创新科研-创业孵化壁垒,深化“产教”融合,深化“产教研创”共生发展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基地,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为世界级湾区建设注入可持续发展动力。
增加港澳人民投资创业的便利性
西安汉迪出生在香港,在深圳创业,一直关注香港和澳门人在内地投资和创业的便利性。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港澳人士可以像大陆居民一样使用在线支付系统,享受在线购物的快速便利。同时,在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许多港澳人士在大湾区建立了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数字娱乐等创新企业。
“目前,香港和澳门人和企业在内地投资和经营互联网企业被视为外资。即使内地一些互联网企业的香港和澳门股东持股较少,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在申请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文化网络许可证、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等相关资质时,存在诸多障碍,对企业的正常业务发展影响很大。” 冼汉迪说。
在这方面,西安汉迪建议充分发挥广东自由贸易区的优势,探索制度创新。“例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在深圳前海蛇口自由贸易区和深圳科技创新合作区放宽投资限制试点,允许在试点区域建立互联网企业或投资机构,在申请互联网行业相关资质时,不再受外国身份限制,以吸引更多的港澳人定居业务,积累经验也可以推广到全国。” 冼汉迪说。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