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子航 郭成林
“地下工程设备、大型船舶、水力/风力发电机组等重大技术设备是国家重要设备,涉及国家综合实力和国家安全。加强对其关键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提高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自强的有力保障。全国人大代表、铁建重工董事长刘飞翔说。在今年的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会议上,刘飞翔提出了《关于加强重大技术设备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应用规划明确,“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首先,建议建立严格保护、大保护、快速保护、同等保护的工作模式,全面提高保护能力,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中国已成为有效专利数量最多的国家,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侵权的打击。2006年至2020年,各级人民法院审理专利领域侵权案件2.12万起,其中制造业当事人占总数的29.6%,高于其他行业。
刘飞翔说:“特别是在重大技术设备领域,由于结构复杂,工作环境封闭,现场取证难度大,侵权维权难成为行业痛点。”。
刘飞翔认为,重大技术装备知识产权保护存在两个主要问题:
首先,知识产权证据收集的固定证据规范尚未普及。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和法律专业性的要求较高,权利持有人往往面临证据收集不规范,导致证据无效,权利保护失败造成重大损失。与普通商品不同,重大技术设备的侵权点是隐藏的,迫切需要出台知识产权侵权证据收集和固定证据指南等相关规范,推广如何有效获取证据,如何快速固定证据。
第二,现有的知识产权证据收集方法效率低,不及时。当权利人发现自己的照片、视频、文件等证据被侵权时,不能成为最终的依据。必须邀请公证人现场收集证据,过程耗时长,不确定性高,权利保护成本高。
“特别是地下工程设备等重大技术设备,受工程周期、应用环境、转移拆卸后证据容易消失的影响,取证时间有限。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有效的侵权证据很容易丢失。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开始使用电子证据区块链认证技术,没有公证人员亲自获取证据,但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也没有实现区域相互认可。”刘飞翔说。
目前,重大技术装备领域正集中优质资源,共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在此背景下,加强对重大技术装备知识产权的保护尤为重要。
“行业应注重限制短板和‘颈部’技术的发展,企业应努力突破一批关键通用技术、前沿领先技术、颠覆性技术,促进企业加强数字智能技术,继续推进大直径盾构数字研发和智能制造,开发更多的空白,引领世界绿色智能设备,锻造更多适应超级项目的超级设备。”刘飞翔说。
在这方面,刘飞翔建议国家发布更具体的专利侵权证据收集指南,指导证据收集主体如何标准化证据收集,全面提高积极证据收集的意识和能力。
刘飞翔还建议建立具有司法信誉的电子公证平台,大力支持和推广知识产权电子证据区块链存储方式,统一地方法院和行政机关认定电子证据的标准。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