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梦娜
“数字与实体的融合将为行业和企业安装‘产业大脑’,使产业链供应链更加强大,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插上‘翅膀’。”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会中央常委、上海市委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峰最近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
在今年的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会议上,钱峰专注于促进数字与物理一体化、工艺产业、钢铁产业和车联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研究数据显示,基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市场份额和收入将增加14%至85%,生产周期和订单交付周期将缩短56%至77%。加快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是必修课。
钱峰建议,在我国推进数字一体化的过程中,一些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受到人和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限制,全力推进数字一体化技术,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实施数字与物理集成技术创新的重大项目,加快工业认知智能、大规模异构互联、智能监管等技术和工业软件的薄弱环节。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鼓励龙头企业与高校合作,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点行业数实融合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和团队引进前瞻性布局,加强数实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尽快编制数实融合重点领域人才培养指南。
目前,数字技术还没有融入到实体经济的整个产业链和生命周期中。钱峰建议努力建设“智能新实体”,通过数据协调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需求快速感知和供需准确匹配的“智能大脑”,形成包容性、敏捷性、低成本的数字与实体集成新路径;鼓励龙头企业率先建设“链主”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小、快、准确”的数字与实体集成解决方案。
钱峰还建议加快数据系统建设,使数据元素应用深度集成,发布数字集成发展指导文件,制定重点产业和领域数字集成分类指导原则,鼓励探索数据模型、知识工具、软件服务等数据元素价值,制定数字集成技术标准,构建包括数据、测试、评价等服务的产业服务生态,为构建整个产业链的数实融合提供支持。
工艺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基础产业,为经济建设提供大宗原材料和能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高端材料。钱峰对如何加快工艺制造转型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钱峰表示,必须注重突破工业智能、工业元宇宙等数字转型发展的关键技术,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大力促进工艺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创造工艺制造业高端、智能、绿色发展的新模式。
在这方面,钱峰建议:一是深入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使过程制造数字化转型内涵发展,制造过程、资源、能源、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生产制造、业务决策、安全监控等数字智能水平;二是布局新一代绿色低碳变革技术,促进工艺制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是突破工业元宇宙等“新轨道”领域的关键技术,提高工艺制造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水平。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