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晴 记者 林淙
“坚持先立后破,逐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积极鼓励民营市场主体自愿交易。”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两会上提出了促进碳市场发展的建议。
曹仁贤表示,在碳市场建设中,碳市场的覆盖范围和行业是关键因素,市场主体交易的活动是碳市场能否发挥减排效果和作用的关键。
在这方面,曹仁贤建议逐步扩大碳市场的覆盖范围。目前,我国碳市场已纳入发电行业,覆盖全国碳排放量约45%,但仍有大量高能耗行业未纳入。曹仁贤表示,水泥、钢铁、电解铝等高能耗行业应尽快纳入全国碳市场,并尽快明确时间节点和碳配额分配原则。
碳交易产品和交易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提高市场活动,加快全国碳市场的市场化进程。曹仁贤建议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全国碳市场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在现阶段全国碳市场现货交易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碳市场的经验,进一步增加碳远期、碳期权、碳期货等碳金融产品的种类,引入远期交易、延期交易、掉期交易等交易方式。
此外,曹仁贤建议在全国碳市场设定碳配额有偿分配比例,并逐步引入碳配额通过拍卖分配的机制。拍卖收入用于环境保护、低碳投资和帮助欠发达地区的节能减排项目。
曹仁贤还建议积极鼓励民营市场主体从三个方面自愿交易:
一是开放非控制排放企业、机构和个人进入碳市场,降低其进入门槛,通过市场化机制增强碳市场的覆盖面和活动。
二是尽快重启CCER(国家核实自愿减排量)市场,加快自愿减排市场建设。根据不同类别新能源项目的市场存量和项目开发的额外性,选择一批自愿减排项目,满足碳市场的交易需求,稳步促进碳市场的有序发展,支持相应的方法工具的开发,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参与碳市场。尽快重启CCER项目备案,充分发挥企业开展自愿减排项目的积极性。
三是政府牵头制定国家和地方碳普惠制度相关管理措施,加快民间碳普惠制度建设,记录和量化中小企业和个人参与低碳场景,实践减排行为。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碳普惠机制获得官方认可的碳减排量,自由进入碳市场,实现碳减排量的交易实现,或通过政策支持、商业奖励等消费渠道实现其价值,促进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