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梦娜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时代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近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在新形势下,高质量建设符合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体系,迫切需要跨越式提升和优化教育投资水平、投资结构和投资机制。”。
在今年的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会议上,陈伟志提出的大部分建议都集中在教育主题上。他建议提高教育财政投资比例,建立以科技创新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培训体系,促进顶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训。
建议提高教育财政投入比例
我国连续多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资金占国内生产总值(GDP)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比例不低于4%,有效推进了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
“在全国范围内,对实际教育基金的刚性需求远远超过了政府教育基金年度投资的增长。”陈伟志说,有些地方未能实现“两个只增加”——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增加,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根据学生人数的平均水平逐年增加。
陈伟志建议,借鉴国际成熟经验和发达国家的做法,结合中国教育强国建设的客观需要,未来10年至15年将继续提高国家财政教育资金的投入和支出比例,使其占GDP的比例逐步从4%左右提高到4.5%至5.0%。
在具体措施方面,陈伟志认为,要严格落实政府对教育投资保障的法律责任。通过监督和约束各级政府财政教育资金的预算和决算,确保“两者只增不减”的实施。
如何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陈伟志认为,有必要在不同层次的非义务教育阶段合理确定政府财政和受教育者的成本分担比例。非义务教育学费(护理费)应当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及时调整、住宿费等收费标准,建立与办学成本、拨款水平、资助程度相适应的收费动态调整机制。
如何优化教育投资结构,确保战略重点投资?陈伟志建议全面保障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加大普惠性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资源投入。例如,增加经济发展薄弱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中央政府的分担比例,试点将中央和省级财政的分担比例从6开始:4提高至7:3。此外,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标杆教育强国推进项目所列建设内容和重点发展目标,确保重点战略任务的专项资金投入。
引导和鼓励多元参与合作教育
“实践证明,自然科学领域顶尖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科学完全不同。以最基础的数学和物理学科为例,这两个学科顶尖人才的培养不是从大学开始的,必须在中学甚至小学考虑。”陈伟志说。
陈伟志认为,应该建立以科学创新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培训体系,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活动机会和更具挑战性的课堂目标。
对此,陈伟志建议组织设计一系列基础教育专业科技创新课程小组和教材。调整主要学科,将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学科列为中小学主要学科,配备相应的科学创新实验室和科技图书馆;培养儿童实践实践能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加强复合科学创新特色教师培训;指导和鼓励多元化参与协作教育,家庭、社区、大学、企业、科研机构、校外教育机构、国外合作机构都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