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越
“除了转账的钱是真的,分析师和股票投机软件都是假的。”最近,投资者小苏告诉《上海证券报》,一些罪犯假装是证券公司的分析师,通过微博主动联系她,引诱她下载假证券公司应用程序。当她投入大量资金时,虚拟交易平台显示她无法提取现金,总共被骗了50多万元。
目前,以证券公司的名义作弊的模式很多,不仅有假证券公司分析师、假股票应用程序,甚至以证券公司的名义举办股票竞赛,以吸引客户。受访者认为,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除了监管保持高压打击外,证券公司、网络平台、执法部门还应共同努力,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帮助投资者提高风险意识。
投资大V、假冒交易软件成风
今年1月,小苏在微博上收到了一条投资大V的信息,该信息冒充一家证券公司的分析师,大V通过私人信息向她发送了一个股票投机软件链接。小苏向记者展示了假证券公司应用程序的界面,不仅名称和图标与官方应用程序相似,而且点击界面几乎相同。
犯罪分子随后发布了高回报的“诱饵”,引导小苏向假证券公司应用程序注入资金:1万元至5万元本金对应2倍回报;6万元至20万元本金对应3倍回报;21万元至50万元本金对应4倍回报,本金越多,回报越高。在小苏的指导下,进行现货交易,购买焦煤、焦炭。
“按照他的指导,只涨不跌,账户金额一路上涨!”小苏记得很清楚,她从1月3日16日开始:30到1月7日21日开始操作:30.短短4天,账户金额就超过150万元。但事实上,该平台并没有进入真正的证券市场,资金也没有进入正式的第三方存款银行账户,而是直接转入了骗子的私人账户。
投资者王最近也收到了冒充证券公司员工的罪犯发送的信息。罪犯通过微信向王推荐“证券公司最新交易软件”,并介绍最新软件支持免费10个市场,认购基金费率享受折扣等。王被“免费”和“折扣”的功能所吸引,所以他下载了该软件进行注册并转入资金,最终遭遇了欺诈。
记者了解到,此类骗局主要呈现以下惯例:第一步是准确获取投资者信息;第二步是伪装成经纪分析师和员工来欺骗信任;第三步是建立一个虚假的交易平台,以投资损失或无法提取现金为由收获投资者的资金。这种虚拟交易平台很难通过公共渠道找到,其中大部分是通过欺诈团伙提供的二维码和网站下载的。罪犯经常更改IP地址,这使得受害者很难收回被欺骗的资金。
券商加大警示力度
这些犯罪分子不仅给投资者造成了经济损失,也给证券公司等合法证券经营机构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自今年年初以来,证券公司加强了对非法证券风险的警告,26家证券公司发布了被犯罪分子伪造的声明。中信证券、国信证券、东海证券、中山证券均表示,收到投资者报告,发现犯罪分子伪造公司名称,诱使投资者通过非法链接转账或交易,从事非法证券活动。
在这类骗局中,假冒知名分析师或工作人员是犯罪分子欺骗投资者信任的关键环节。例如,一些罪犯假冒中国银行证券世界首席经济学家关涛开设微信官方账号,账号名称为“关涛”,使用关涛的真实照片作为头像;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黄燕明、中信建设投资证券研究所所长吴超也遇到了类似的假名事件。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最近发表声明称,研究所没有研究人员开设社交媒体账户,包括但不限于微博、博客、订阅号、QQ群等。
券商表示,遇到类似假冒事件后,公司会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积极寻求各大平台删除诈骗信息。“投资者在涉及开户、交易等证券事务时,应选择正规证券公司。资金应以银证转账的形式进出银行账户和证券账户,不得转入个人或公司。“券商提醒,投资是有风险的,没有机构能保证只赚不赔,所有承诺收益的机构都要警惕。
各方形成合力,加强投保
一些法律专业人士告诉记者,苏遇到的非法证券活动本质上是电信欺诈,一些罪犯甚至隐藏在国外。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打击此类骗局需要多部门的联动和协调整改,需要监管部门、网络信息部门、公安部门和社交平台运营机构的合作,实现准确的监督和处罚。
上海星秀律师事务所律师郭强表示,一方面,有关监管机构应加强对犯罪分子的处罚,增加违法成本;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承担投资者教育的责任,加强投资教育宣传,帮助投资者区分非法证券活动。投资者收到相关广告和信息,被要求转入个人账户的,应当立即停止交流,保存证据材料和线索。
此外,一些投资顾问认为,投资者应该加强预防意识。许多投资者被愚弄的原因,一方面,骗子打着普通证券公司的“幌子”,另一方面,一些投资者很容易被高回报的“承诺”蒙蔽双眼,应该放弃“一夜致富”的想法,树立合理的投资理念。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