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问之
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北斗导航。。。沿着长安南路一路向南。随着古城墙的消失,古都西安的文化氛围也被迎面而来的科技感所取代。
长安的春天充满了鲜花。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访了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以下简称“西安航天基地”),被誉为“中国航天动力之乡”。《上海证券报》记者看到了航天五院西安分院、航天六院等科研院所,以及银河航天等商业航天企业。
西安是中国唯一一个拥有两个国家级航空和航天开发区的城市。西安燕良国家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下简称“西安燕良航空基地”)、中航西飞、西飞民机等龙头企业正围绕飞机设计研究、生产制造等建设整个产业链,帮助中国航空产业振翅高飞。
陕西航空航天产业带贯穿关中和陕南。在陕南腹地汉中的汉中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汉中航空经济开发区”),以陕西飞行为主,聚集了多家配套企业,努力打造整个航空设备制造产业链。
“航空航天研发+阎良制造”、“西安研发+汉中制造”、“空间一体化、一流”正在创造陕西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打造新的产业高地。西安航空航天产业目标明确,“形成航空航天等500亿产业集群”、“建设世界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科研院所护航大国重量重量
3月13日12时02分,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二号遥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航天六院为其提供动力支持。作为一支液体动力“国家队”
目前,在“八年九机”(八年内开发9台新发动机)的开发任务下,第六航天研究所从设计、制造到试运行,火箭发动机开发的各个环节都在全负荷运行。与此同时,该公司正在加快在陕西铜川建设亚洲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平台。”测试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目前正在进行中,预计将于3月底交付使用。”企业相关人员介绍。
记者了解到,在西安航天基地,有8家科研机构。利用多项自主研发成果,全面确保国家大型空间基础设施建设、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重大科技项目的顺利实施。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浩瀚太空中报告的“感觉良好”是通过航天五院西安分院为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开发的中继终端传回地面的“快响利箭”四级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四级固体发动机由航天四院提供
聚集在西安阎良航空基地的先进制造企业,围绕航空产业链的集约化培育,打造了集飞机设计、整机制造、试飞鉴定、强度检测、航空服务于一体的全国独特的全产业链。其中,中航西飞、三角防务等领先鹅不乏。
以中航西飞为例,公司作为大中型航空设备的科研生产基地,主要从事大中型飞机及航空零部件等航空产品的开发、批量生产、维护和服务。中航西飞还是ARJ21、C919、国内外大中型民用飞机核心供应商,如AG600。
“公司完成了2022年批量生产试飞任务,实现了‘2323’平衡生产目标和年度超产目标,年度任务圆满结束。”中航西飞总结了年度工作。2022年12月,国产大型客机C919正式交付给中航,中航西飞是其最大的机体结构供应商。
2022年12月,以阎良区、航空基地为主体的西安航空集群入选全国首批国家先进制造集群,为陕西制造业的优质发展赢得了国家品牌的重要名片,凝聚了建设航空强国的凝聚力。
商业航天产业的源头原型
西安中科宇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宇动公司”)副总经理傅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主要开发的15吨和100吨液体火箭发动机是近太空可回收科学实验平台、重型运载火箭和太空旅游项目的主要动力产品。”。
来到位于西安航天基地的西安宇动公司,太空旅行似乎近在咫尺。西安宇动公司作为中国商业航天领域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专业研发生产企业,致力于提供性价比高的航天动力产品和技术服务,加快“商业火箭航班飞行”的推广。
傅平表示,公司正在加强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开发,并计划在一年内进行100吨原理样机点火试验。商业航天产业正在从基础制造和产品研发的1.0时代加快应用牵引和市场主导的2.0时代的布局,成为航天产业社会化发展的基本形式。
这与银河航天相关负责人的观点不谋而合:全球商业航天时代即将到来,中国也是如此。银河航天作为中国商业航天和卫星互联网领域的独角兽企业,独立开发了中国第一颗低轨道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首发星,总通信容量为48千兆/秒。
2021年初,银河航天启动了卫星小批量开发。花了11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所有的设计、装配、测试、测试和出厂工作。2022年3月,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首批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02批量生产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银河航天载荷系统负责人左鹏说:“这意味着中国拥有建设卫星互联网巨型星座所需的低成本卫星、批量开发和网络运营能力。”。目前,银河航天正在加快开发国际领先的新型可堆叠平板卫星。未来,公司将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商业航天小步快跑、快迭代的优势,不断创新和突破自我,帮助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
商业航天企业的聚集和快速增长与西安航天基地的前瞻性规划密不可分。早在2020年,西安航天基地就与108家商业航天企业和机构联合发起成立了“丝绸之路国际商业航天产业联盟”,加快了人才、技术、资本和领先企业的聚集,创造了“工业航天”的关键极。
银河航天相关负责人回忆道:“我们在2019年定居在西安航天基地。当时,卫星互联网仍然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航天基地支持这样的创新企业是非常勇敢的。”。近年来,西安航天基地大力支持公司本地化发展,使公司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投入更多资源。
以科技为名,受星河邀请。商业航天作为国家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补充,也将是未来国际硬科技竞争的关键。西安航天基地有40多家商业航天企业,如银河航天、星际荣耀等,正成为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来源。
激发澎湃动力的“空天携手”
目前,陕西航空航天产业正在加快集聚。打破了行政和地区的限制,进一步振兴了创新、制造、产业和区位的优势。“携手空间”激发了澎湃的动力。陕西正在加快建设空间集聚、上下游协调、供应链发展的航空航天产业格局。
2022年初,西安提出了“航空航天产业产值翻倍”和“建设世界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实施了大量高质量的重点项目。以大型飞机数字装配工业园区项目为例,作为深化阎良区、航空基地、航空基地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项目,重点关注运输20、C919等大型飞机配套设施建成后,将承载泽达航空、成都泰格尔、立航科技等5家空间组件数字组装企业,进一步优化陕西航空业和航天业的资源配置。
近一年来,阎良区拔地而起的航空航天产业园多达20个,工业投资增长169%,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10%,航空航天产值增长30%以上,“1+1>2”航天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初见成效。
2023年,陕西航空航天产业“朋友圈”再次扩张。2月3日,西安、汉中举办协调发展研讨会,强调推动两市航空产业在飞机研发和零部件制造方面的深入合作,共同推动“西汉荣”航空产业带升级为国家战略。
陕西飞行所在的汉中航空经济开发区也是陕西航空业“两基地三园区”中飞机研发制造基地之一。依托陕西飞行业的“磁石”,20多家航空机载设备、组件及零部件配套企业落户园区,如汉中航空零部件、万里航空设备制造、朝阳机械、君毅航空等。
2022年,汉中航空经济开发区实现规定产业总产值320亿元,其中航空设备制造主导产业产值占90%以上。目前,一些企业已经形成了“西安研发+汉中制造”的新模式。同时,“航天研发+阎良制造”模式也在准确适应整个产业链,构建空天一体化智能制造的新格局。
3月16日,陕西省省省长赵刚在调查阎良区航空产业发展情况时强调,要全力推进航空产业链集群化发展,为建设航空强国贡献更多陕西力量。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