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程 记者 邵好
“今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主题非常热门。在具体的公司选择中,是否有股权激励,股权激励是否做得好,是我们更关心的因素。”最近,上海一位私募股权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国有企业改革的主题是市场上的热门投机。
不仅投资机构继续更加关注股权激励,许多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也将股权激励计划列入议程,并发布了重大计划,以促进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根据Choice的数据,自2022年以来,119家国有上市公司已成功实施了股权激励。仅在今年第一季度,海信家电、中航西飞、中航沈飞等知名公司就实施了激励计划。
荣正咨询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郑培敏告诉记者:“国有企业的市场化和专业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核心人才的激励需求需要与市场化水平相匹配。私营上市公司的定期、多频、差异化的股权激励也将迫使国有企业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
国有企业股权激励逐渐升温
3月29日晚,招商轮船宣布,公司第二期股票期权计划规定的授予条件已经满足。按计划,公司将以7.31元/股的行权价格授予323个激励对象1.48亿股票期权。公司表示,股权激励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司的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股东、公司与激励对象之间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享机制,使激励对象的行为与公司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招商船作为招商局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是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最新的股权激励案例之一。根据Choice数据,自2022年以来,119家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已成功实施股权激励,其中2022年101家,2021年只实施了74家国有企业激励计划。
许多公司都提到了股权激励的目的。例如,3月24日披露激励计划的石化机械在接受机构调查时表示:“近年来,公司通过不断扩大市场收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深化改革、利用资本市场平台等方式,有效提高了运营效率和绩效增长率。结合公司自身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行业预测,公司有信心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达到行权条件。”
郑培民认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政策相对成熟,激励路径有明确的制度保障。此外,经过10多年的实践,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实践也相对充分,中央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具有成功实践的代表性企业发挥了示范作用。
他认为,在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中,经营机制改革是一个关键内容,也是国有顶层政策更加重视和支持,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明确鼓励合格企业灵活开展各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也激发了部分企业的积极性,股权激励进入综合改革,以激励机制为牵引,发挥点带面作用。
利益共享帮助大象起舞
2022年11月,“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概念进入人们的视线,国有企业价值重估已成为二级市场的热门话题。大象将如何从二级市场的估值重塑到企业内生动能的激活?许多市场参与者认为,股权激励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郑培敏解释说,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股权激励的基本逻辑有利于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将核心管理收入与公司的整体业绩和价值联系起来,是一种风险利益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内生发展的热情和创造力。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是增强市场信心的积极信号。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将带来治理溢价。
从内生价值创造的角度来看,严格的股权激励评价机制综合考虑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股东回报指标、业务质量指标、激励约束等原则将促进业务提高公司业绩和股东回报,内生价值的提高最终反映在企业绝对市值的提高上。
事实上,近年来,许多国有企业因股权激励计划超出预期而受到市场的欢迎。例如,3月8日晚,由于强度大、范围广、行权条件高,招商轮船公布的股权激励计划引起了市场的关注,第二天公司股价上涨9.41%。过去的数据还显示,促进股权激励的国有企业通常表现出与股价“齐飞”的表现,明显优于国有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
一些风险投资者表示,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最关心的是是是否有足够的股权激励。”企业在市场上竞争时,首先要调动团队的热情。在这方面,股权激励的效果远远强于工资。”
郑培敏还提供了一个观察视角,国有企业核心管理将更加关注股价表现,将更加积极、开放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通过接待机构研究和积极路演响应市场关注,关注ESG管理和评级,关注流通股股东头寸结构的跟踪和分析。
方案设计必须因地制宜
近年来,在深化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和部分审批权下放的背景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整体市场水平相比,郑培民认为,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政策和计划及时性可以适当优化,进一步释放改革的牵引力,使国有企业在人才竞争、公司治理、科研创新等类型企业具有大致相同的制度保障。
一家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秘书长告诉记者,股权激励没有制度障碍,但如何最好地达到激励效果,设计方法应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例如,管理层倾向于设定较低的绩效指标,以便更容易地完成。对于这种情况,不了解情况的外部股东不能及时发现,导致管理层能够以较低的绩效目标实现激励,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在股份来源方面,郑培民认为国有企业有足够的政策空间。然而,与a股整体市场实践相比,结合回购股份和激励需求的国有上市公司中长期激励计划较少。国有企业仍有改善股份回购决策过程、激励员工持股和市值维护动力的空间。
“公司需要仔细考虑如何使用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如何平衡股权激励的指标,以及股权激励启动的时机。”秘书长表示,与单一的财务指标相比,市场价值指标更容易衡量公司的整体表现,但市场价值指标很容易受到非公司因素的干扰。如何设置它确实需要“大智慧”。
“在绩效评估方面,对于相对成熟的大型企业和周期性企业,需要更合理地评估绩效指标和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和灵活性。公司可以探索定期评估、分级评估等方法,提高方案的设计和可操作性,帮助行业领先企业进一步深化股权激励改革。”郑培敏说。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