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兴彩
智能手表正在连接TWS耳机,成为可穿戴设备的强劲增长点;在智能浪潮下,大健康、工业和汽车被许多国内头部传感器制造商视为最具增长前景的应用领域。。。在3月29日在深圳开幕的深圳国际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展和同期传感器高峰论坛上,瑞生科技、纳芯微等头部传感器公司的嘉宾介绍了国内传感器发展的澎湃动能和广阔前景。
在良好的前景下,企业和政府都在增加传感器行业的发展。据报道,深圳将在光明区、龙华区、南山区建设智能传感器专业园区,依托华为等领先公司开放电子元件和终端,形成产业链互动,帮助产业升级和未来产业布局。瑞盛科技、纳芯微、赛微电子、硅瑞科技等介绍了其传感器领域的创新技术和产品。
利用产业升级 深圳喜欢传感器
深圳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陈华平在论坛上表示,深圳将建设智能传感器产业,支持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未来产业的布局。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底,深圳发布了深圳加快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措施,提出了一批智能传感器制造和系统集成企业,到2025年智能传感器产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加倍,打造智能传感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工业园区等工作目标。
为什么深圳喜欢小传感器?毕竟2021年深圳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增加值仅40亿元,是深圳20个产业集群中最小的集群。
“智能传感器产业对广东省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至关重要。“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董业民在演讲中说,智能传感器作为信息系统与外部环境互动的重要手段和感知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决定信息技术产业未来发展水平的关键核心和主导基础。据悉,在深圳规划的20个产业集群中,智能传感器产业虽然规模最小,但在重点发展方向上排名第一。
深圳作为工业城市,需要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帮助制造业升级,脚踏实地促进产业发展。陈华平介绍,在政策方面,深圳设立了50亿元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基金,政府投资比例最高达70%;主要承载区光明区也出台了配套补贴政策。
深圳还找到了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关键途径,即将智能传感器产业与终端产业连接起来,形成产业链互动。
陈华平介绍,深圳将充分发挥华为、欧菲光、信泰光学等高科技公司的产业优势,在光明区、龙华区、南山区等高科技公司建设智能传感器专业园区,特别重视智能传感器在智能城市的应用,建设工业母机、智能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合成生物、脑科学、脑智能等未来产业的前瞻性布局。
“创新+应用”驱动 加快了本土公司的发展
智能时代,智能传感器大放异彩,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TWS耳机集中在品牌上,智能手表棒TWS耳机增长强劲,正在形成一个独立的新生态系统。”瑞盛科技传感器和半导体部门总经理吴志江在论坛上表示,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展迅速,在独立通信、体育跟踪、健康检测、移动支付等方面给智能传感器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还有哪些终端领域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很多嘉宾对大健康、智能网车、工业控制等领域持乐观态度。
奥迪威总经理张曙光表示,由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该公司的车载超声波传感器已进入国内汽车制造商的前供应链,并正在挑战世界领先者。河北美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永军将传感器的下一个增长驱动力归纳为智能,包括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智能家居等智能应用,将促进智能传感器行业的快速发展。
创新的应用不仅使更多的小批量传感器产品迎来了大规模的市场,也促进了当地传感器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壮大。杭州麦乐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静表示,2007年,中国99%以上的中高端传感器需要进口,中国制造传感器的市场份额已超过10%。
“90%的新能源汽车在国内道路上运行,都有纳芯微芯片。“纳芯微产品线负责人赵佳介绍,在汽车级新产品方面,公司围绕汽车应用场景推出了灯LED驱动、车载电源、电源路径保护等电源管理相关产品,去年完成了客户样品和测试,预计今年将在客户端实现大规模生产;同时,公司推出了磁电流传感器、非隔离接口、电机驱动等产品,汽车应用产品布局不断走向平台。
令人欣慰的是,在应用程序的驱动下,当地的传感器公司正在表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吴志江介绍,为了满足可穿戴空间的最终要求,瑞盛科技将麦克风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结合起来,推出小型、低功耗的创新产品;公司还推出了特殊的定向麦克风产品,如通话降噪。
“要发展传感器行业,我们必须专注于自主创新。”杨永军认为。据报道,河北美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地将MEMS惯性导航传感器和卫星导航传感器融入产品,已应用于100万辆汽车。
深圳大学副校长张学记表示,智能传感技术在市场上应用广泛,潜力巨大。深圳正在建设100亿产业集群,预计将诞生与华为规模相同的企业或联合体。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