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促发展 提高质量和效率,增强信心
——中国建设银行公布了2022年的经营业绩
2022年财务数据摘要(人民币):
· 与去年相比,集团资产总额为34.60万亿元,增长14.37%。
· 净利润3.231.66亿元,较去年增长6.33%;净利息收入为6.430.64亿元,增长6.22%;净利息收益率为2.02%。
· 平均资产回报率和加权平均净资产回报率分别为1.00%和12.27%。
· 资本充足率18.42%,不良贷款率1.38%,拨备覆盖率241.53%。
· 董事会基于良好的业绩,建议每股0.389元(含税)分配末期现金股息。
2023年3月29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H):601939;HK:00939)(以下简称“建设银行”)公布了2022年的经营业绩。2022年,中国建设银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面、准确、全面地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不断提高专业性,着力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重点任务,深化新金融行动,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稳步提高资产质量。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全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金融服务的动能持续释放
帮助稳定经济运行基本盘。增加绿色金融、包容性金融、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信贷供应,准确滴灌重点领域,为实体经济注入稳定的金融动能。国内公司贷款11.02万亿元,比去年增长1.43万亿元,增长14.87%。基础设施行业贷款余额5.71万亿元,增长12.62%;投资制造业的贷款2.24万亿元,增长32.78%;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为1.47万亿元,增长59.80%;全年共有11.90万客户提供5、170个核心企业产业链,供应链融资支持205.41亿元;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公司贷款增速均超过20%。全行推进了“科技创新评价”体系,覆盖科技创新企业60多万家。“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已在全行推广,覆盖科技创新企业60多万家。贷款余额683.49亿元,与2、180家专业新“小巨人”企业开展信贷业务。支持积极实施财政政策,增加债券投资,金融投资总额8.54万亿元,增长11.75%。“建行全球撮合家”平台为35个国家和地区的1.7万多家企业举办了210多场数字会展和跨境对接活动,帮助稳定外资,稳定外贸,畅通全球贸易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贸易融资投入1.77万亿元,有效保障了外贸企业的资金需求。
保持金融风险底线。协调安全发展,牢固树立“全面、全过程、全员、全局、全球、全集团”的综合风险管理理念,加强对重要风险类型和重点风险领域的预测、监测和分析。继续完善全面、积极、智能的现代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和明确三条防线的协同风险控制管理职责,积极加强重大金融风险防治,继续推进智能风险控制体系的扩展和升级,提高风险抵消能力,充分发挥风险控制价值创造能力,整体控制各种风险。2022年,中国建设银行继续做好风险研究和判断工作,积极应对风险挑战,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加强信贷基础管理,加强风险防治,妥善解决和处置,保持资产质量稳定。截至2022年底,集团不良贷款余额2.928.25亿元,不良贷款率1.38%,较去年下降0.04个百分点。
资产负债稳步均衡增长。截至2022年底,集团资产总额为34.60万亿元,增长14.37%;贷款和垫款净额20.50万亿元,增长12.79%。总负债31.72万亿元,增长14.77%;吸收存款25.02万亿元,增长11.81%。全年净利润3.231.66亿元,增长6.33%。净利息收益率2.02%,平均资产收益率1.0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27%,资本充足率18.42%,经营效益保持在市场前列,为客户股东创造稳定可靠的价值回报。
全面深化新金融行动 帮助构建新的发展格局
继续探索金融助力房地产开发的新模式。积极支持刚性住房需求和改善住房需求,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全面提供“交付楼”配套金融服务。继续完善新的住房租赁金融服务体系,发起建立全国第一个300亿元的住房租赁基金,形成集股权投资、融资支持、管理运营、REITS上市为一体的“投资、融资、管理、退出”服务闭环。截至2022年底,公司住房租赁贷款余额2.421.92亿元,较去年增长1.087.31亿元,增长81.47%,支持住房租赁企业1.000多家,经济适用房租赁项目600多个。CCB建融家园平台企业用户1.6万户,个人用户4300多万户。管理住房超过16万套,开业经营的“CCB建融家园”长租社区超过200个。
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聚焦普惠金融群体差异化需求,丰富数字在线服务供应,成为普惠金融总供应量最大的金融机构。升级建设“建行惠你”3.0综合生态服务平台,形成覆盖信贷、财富、运营三大板块的功能布局。截至2022年底,监管口径普惠金融贷款余额2.35万亿元,比去年增长4.76.76亿元,增长25.49%;普惠金融贷款客户253万户,比去年增加58.92万户;“建行惠明你”APP访问量2.1亿次,授信客户199万户,授信额1.6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2022年,为32.46万客户提供贷款延期服务,为3.188户各类客户办理延期付息。
深化农村振兴服务。致力于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可用性,满足涉农客户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实施“村链”项目,打造“裕农通”农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在全国设立44万个线下服务点,覆盖全国大部分乡镇和行政村,服务农民5200万,注册用户500多万,为农民提供近200亿元的信贷支持。截至2022年底,农业相关贷款实现跨越式增长,余额超过3万亿元,较去年增长5.387.08亿元,增长21.85%。涉农贷款客户316.95万户,资产质量保持良好水平。
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覆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租赁等类型的多元化服务体系。截至2022年底,绿色贷款余额2.75万亿元,较去年增长7.869.76亿元,创历史新高。与去年相比,持有人民币绿色债券的余额增加了110%以上,外币绿色债券的余额增加了10%以上。全年承销国内外绿色可持续发展债券87笔,承销规模1560.67亿元,较去年增长25.79%;许多绿色债券的发行金额相当于170多亿元人民币。连续三年被评为明盛ESG A级。
推进智慧政务赋能治理。积极服务数字政府建设,帮助便利企业优政。截至2022年底,已与29个省政府建立合作关系,为14个省、13个市搭建“互联网+政府服务”、“互联网+监管”平台或应用场景;平台注册用户2.4亿,累计业务处理量40亿。打造“人民周边政府大厅”,37家分行全部开通网点智能柜员机,可提供办理、预约、查询8万多项政府服务业务。网点“跨省通办”专区实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覆盖。
探索金融科技的自主创新。巩固新金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形成敏捷协调的集团金融技术合力,内外授权相结合。打造“建行云”金融业云服务品牌,计算能力规模比去年增长30%以上,整体规模和服务能力保持领先,为200多家金融业、政府等客户提供科技服务。完善金融科技体制机制,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截至2022年底,金融科技人员15811人,占集团人数的4.20%;金融科技投资232.9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83%;国内银行业累计获得专利授权1256件,较去年增加525件,发明专利授权数量领先。
创新驱动数字化运营。发布《数字建行建设规划(2022-2025年)》,明确数字化运营的发展方向和总体路线图。继续完善以“双子座之星”为核心的生态场景体系,加快业务、数据和技术“三个平台”建设,积极开展重点业务领域的产品创新。2022年,全行开展战略创新项目10个,完成总行重点创新项目28个,分行自主创新项目215个,分行移植创新项目266个。
坚持金融为民的理念 用心服务人民美好生活。
专注于服务大众客户。继续深化“分层、分组、分级”个人客户管理体系,深化大财富管理战略,巩固零售信贷第一大银行地位,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个人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截至2022年底,国内个人存款13.07万亿元,增长15.92%,新增金额创近年来最高;个人客户7.39亿,管理个人客户金融资产近17万亿元;私人银行客户资产2.25万亿元,个人金融业务利润总额占56.65%。积极开展养老金金融布局和试点,全面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依托集团全许可证优势,构建养老场景生态,提供综合健康养老综合解决方案,养老金金融规模处于行业前列。
构建消费金融生态系统,有助于扩大内需。截至2022年底,国内个人贷款8.24万亿元,增长4.37%,充分发挥银行消费金融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保障民生等方面的作用。支持住房消费,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个人住房贷款6.48万亿元,增长1.46%;深度培育消费信贷,创新推出汽车、装修、旅游、教育、留学等领域的消费信贷服务。信用卡贷款余额9.248.73亿元,增长3.20%,个人消费贷款2.954.43亿元,增长26.81%;手机银行、建行生活“双子星”战略的创新实践,形成金融和非金融全覆盖“双星”核心平台新生态,移动银行用户4.4亿,“建设银行生活”用户超过1亿,为35万商店提供免费在线运营和流量平台,承担220多个城市政府优惠券30亿元,推动社会民生消费近100亿元,帮助扩大国内需求和消费复苏。
继续向善释放金融力量。扩大“工人港+”服务,向社会开放“工人港”13、875个,丰富老年人、综合政府事务、农村振兴、绿色低碳、无障碍服务等服务内涵;实施多项老化无障碍改造,满足残疾人和特殊护理群体的需要。145个网点通过了“银行业务网点老年人服务要求”的集团标准认证,数量在银行间排名第一。继续打造公益品牌,开展母亲健康快车、高中生成长计划、“善建家园”农村振兴项目、建行希望小学等长期公益项目。2022年,公益捐赠总额为1.28亿元。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始。虽然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但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韧性、潜力和活力,长期改善的基本面保持不变。随着需求的逐步改善,预计经济运行将全面恢复,为我们继续促进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广阔的机遇和空间。建设银行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稳定、完整、准确、全面实施新的发展理念,继续深化新的金融行动,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来源,不断提高服务国家建设能力,防范金融风险,参与国际竞争力,在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坚定发展信心,巩固积累优势,为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做出贡献。
(CIS)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