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汪友若
上周a股主要指数波动上涨,市场先抑后涨,上证指数周线连续三次收盘。盘面上,增长风格领先,人工智能等主题继续活跃。
展望第二季度,机构普遍认为,4月份市场将迎来宏观数据和微观财务报告的数据验证,投资者“第二季度可以更加积极”。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和业绩的超出预期将是未来市场中心上升的核心驱动力。
TMT板块的拥挤度仍然很高
最近,TMT板块的交易拥挤度达到了新高,市场热烈讨论了该板块的交易情绪是否过热,但TMT板块上周仍面临压力,一些领先股票的股价甚至达到了今年以来的新高。
在这方面,西方证券认为,交易拥挤是衡量市场脆弱性的更好指标。在交易拥挤达到顶峰之前,由于交易热度的上升,相应的热门行业通常处于上升状态。在交易拥挤达到顶峰和下降之后,除了2014年的牛市上涨外,大多数热门行业都会有一定的回调。
西部证券表示,目前电子、计算机等行业的交易拥挤度已超过2021年8月和2022年8月,达到极端水平,下一步可能面临一定的回调。回调后,业绩基本面是下一个市场的风向标。如果行业基本面可以在后续的季度报告或高频数据中实现,即使是拥挤的行业也有机会达到新高。
工业证券的观点更加乐观。该机构表示,在产业趋势和政策支持的双轮驱动下,短期交易拥挤并不构成市场结束的充分条件,数字经济仍是市场的主要方向。
工业证券分析表示,经济稳步复苏,政策相对宽松,但没有强烈刺激的迹象,指数层面缺乏趋势机会,只能在产业驱动和政策指导下找到未来的机会,这是这一轮数字经济逐渐成为市场共识和主线的宏观背景。这种宏观组合很有可能在今年二、三季度继续下去。此外,从公募基金持仓、外资持仓、股东户数等广义拥挤指标来看,数字经济中大部分子板块的拥挤程度仍然较低,或者刚刚进入上升趋势,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第二季度可以更积极”
4月3日是a股市场第二季度的第一个交易日。第一季度,a股分别经历了价值、成长和主题的明显估值修复,成长板块表现出色。展望第二季度,中信证券表示,全球流动性和国内基本面两个拐点已基本确立,4月份将获得宏观数据和a股财务报告验证,外部金融风险和地理干扰显著改善,预计a股年度第二个关键多窗口将于4月开放。财务业绩将取代主题炒作,成为阶段性主线,数字经济产业作为年度主线和全球流动性拐点相关板块将分化或轮换。
中金公司认为,a股市场的震荡盘整即将结束,建议投资者“第二季度可以更加积极”。其支持逻辑主要有三点:一是经济增长持续稳定的迹象,第一季度工业企业利润可能低,第二季度经济数据和政策环境有望提振市场信心;第二,新的产业趋势和政策支持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随着第二季度增长的进一步修复,投资者对经济信心和泛消费的关注;第三,尽管美国和欧洲的银行业危机仍受到关注,但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已经减弱。
在光大证券看来,第二季度基本面数据的同比复苏将是市场上涨的核心驱动力。虽然目前市场有一定程度的反弹,但涨幅仍不高。光大证券认为,前期市场类似于2020年4月至5月的市场:2020年,市场在基本面数据环比修复接近尾声的阶段进入震荡区间。随着2020年6月基本面数据的逐步改善,市场开始了第二轮上涨。
光大证券预计,在第二季度经济基本面进一步改善后,市场可能会逐渐摆脱疲软,回到上升轨道。
财务业绩将成为阶段性的主线
4月是a股第一季度报告和上一年度年度报告的集中披露期。与其他季度报告相比,第一季度报告一般对年度投资主线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第一季度报告的优秀股票往往在后期表现更好。例如,过去两年表现良好的新能源和储能部门在当年第一季度报告中表现出较高的增长。因此,业绩的重要性在大多数机构的第二季度前景中得到提及。
中信建设投资证券表示,回顾2010年以来4月的财务报告季节,当年利润预期上升5%以上的股票平均可以获得2%以上的超额收益表现,超额收益与利润增长明显呈正相关。消费和新能源细分预计将在早期阶段出现反弹,预计业绩将超过预期。中期维度建议继续关注电子、游戏、房地产链、军工、医药等行业。
国海证券分析认为,高频经济数据反映了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持续疲软复苏的趋势。根据全A增速预测模型的结果,与2022年年度报告相比,第一季度全A业绩预测同比增速略有回升。随着业绩窗口期的到来,超额收益的来源将更符合业绩的相对优势。短期内,我们可以关注金银珠宝、医药、光伏等部分消费增长板块,预计业绩将超出预期;中期维度保持TMT或年度主线的判断。
海通证券认为,第二季度是基础数据“去伪存真”的布局时机。建议投资者关注黄金行业的阶段性机遇和大消费行业的结构性亮点。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