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嘉悦
自今年以来,许多头部定量私募股权公司已经传播了人事动荡的消息。定量私募股权往往利用股权激励和高薪来提高团队稳定性,但今年许多选择离开的人才已经享受到了公司的股权激励。留住核心人才已成为定量私募股权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事动荡:核心人才出走
近日,量化私募股权圈“量化股票团队集体离开”的消息备受关注。渠道人士透露,这一消息可能涉及三家100亿级私募股权,包括千象资产、白鹭资产管理和天演资本。
在这方面,千象资产相关人士向渠道方解释说:“春节后确实有研发人员离开,但公司有50多名研发人员,战略部署、交易执行和头寸分配由投资总监协调,单一研发人员离开对公司的战略和业绩影响不大。”
白鹭资产管理公司表示,自去年以来,个别投资研究员工已经离职,离职员工主要负责一些细分方向的研发,所有战略代码均属于公司,由投资总监统一管理和整合。因此,去年10月相关员工离职后,白鹭资产管理公司的实际磁盘没有受到影响,产品运行平稳。
留人之计:高薪与“走心”缺一不可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量化的私募股权留存者依赖于高薪或股权激励,但许多离开的战略研发人员似乎“不吃这一套”。
根据天眼查数据,千象资产两位创始人马科超和陈斌持股比例均为35.01%,并列第一大股东,宁波福象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员工持股平台,持股比例为9.99%。今年3月16日,宁波福祥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企业)持股人发生变更,一名名名为“庞觉思”的自然人退出。据渠道人士透露,庞觉思是千象资产CTA战略人员。
巧合的是,去年12月,白鹭资产管理的员工持股平台丽水嘉庚投资合伙企业也发生了持股人变更,一位名为“姚沙”的自然人退出。
排网络财富研究部副主任刘友华认为,未来定量私募股权竞争是人才、技术竞争,留住优秀的战略研发人才,经理不仅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股权激励,而且“心”,关注人才职业发展规划,提供顺利的晋升路径,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模式之争:PM制还是分工制
除了努力“留住人才”外,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才离职对产品策略、公司发展和投资者利益的影响也是定量私募股权的必要答案。
明石基金认为,分工模式或解决方案。在分工制度下,公司各环节的员工只负责一个模块,单个人员或团队的流动不会阻碍整个投资研究生产线。
据报道,目前国内定量私募股权的管理模式可分为两种-PM系统和分工系统,其中PM系统是指管理者设立的多个投资经理,除了共享基础设施外,项目之间没有相互干扰。分工系统是分割战略环节,每个环节都配备专业的投资和研究人员。
一位100亿级定量私募股权人士表示:“分工制度在稳定性方面占主导地位,但PM制度也可以通过延长工资、严格的竞业协议和保留PM核心战略代码来减少人才流动的影响。这两种模式在海外都有成功的案例,最重要的是确保战略的稳定性。”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