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冬赋 李兴彩
说到张江,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集成电路,因为它被称为“中国硅谷”。
上海三月,春花盛开,柳枝摇曳,蓬勃发展。《上海证券报》记者随着早高峰时段的人流进入张江大厦,新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已在20楼办公室等候。
“今年,5000多名毕业生来到芯原申请,我采访了1000多人。”戴伟民与记者分享了集成电路行业给公司带来的繁荣趋势。自2001年芯原股份成立以来,戴伟民已在张江扎根22年,见证了张江半导体行业的一路发展。
以人为本,鼓励创新,容忍叛逆,容忍多样性。。。张江的集成电路产业和产业具有鲜明的特点。在这里,从晶圆厂到“核心”城,张江花了近30年的时间将集成电路产业锻造成中国 “硬名片”。一代又一代的工业人士在方寸之间雕刻电路图,传承着新的“核心”之火。
截至目前,张江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约占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约25%的66%,其产业地位不言而喻。张江已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城镇和世界著名的“硅谷”。
目前,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在全面展开。浦东张江的集成电路产业有更高的目标:努力建设世界级的集成电路创新产业集群。今天的张江正在成为一个“科学城”;今天的张江正试图把半导体张江变成半导体张江。
从“砖”到“房” 建一座“核心”城
中芯国际的发展推动了从半导体设备到半导体材料、从半导体设计到半导体封装测试的全产业链的发展,使张江成长为一个“核心”城市。
对戴伟民来说,讲述张江半导体产业发展史,就是讲述自己的创业史。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回忆起22年前的创业精神,戴伟民仍然非常感动地告诉记者,1998年,他被邀请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半导体发展战略研讨会,讨论如何在张江发展半导体产业,并决定建立中芯国际。会议向他证实,中国将迎来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浪潮。他决定放弃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计算机工程系终身教授的高薪职位,加入中国创造“核心”的浪潮。
时针又回到了20世纪90年代。909(华虹)项目于1995年登陆张江,8英寸晶圆厂为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奠定了基础。1999年秋,上海启动了“聚焦张江”战略,张江半导体产业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2000年8月,中芯国际在张江开工建设。2001年,戴伟民回到中国,创立了芯原股份,并登陆张江。
晶圆厂的基础设施还没有完成。戴伟民回来做什么?”如果制造芯片被比作建造房屋,那么图书馆、符号图书馆、电路逻辑图书馆等标准单元图书馆就相当于砖和瓷砖。”戴伟民介绍说,如果晶圆厂没有自己的标准单元图书馆,就不能为芯片设计公司提供OEM服务。当时,中国晶圆厂的“砖”面临着知识产权困境,芯原股份的使命是为中国晶圆厂“烧砖”。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在张江一栋孤独的小楼里,芯原股份有限公司是中芯国际、华虹宏力等晶圆厂,设计了50多套标准单元库,也为芯原股份“中国IP第一股”奠定了基础。
晶圆厂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的枢纽。中芯国际的发展推动了从半导体设备到半导体材料、从半导体设计到半导体封装测试的全产业链的发展,使张江成长为一个“核心”城市。2022年,张江集成电路行业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约占上海集成电路行业的66%。相关数据显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约占全国的25%,张江在集成电路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张江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与政府的前瞻性创新密不可分。”其他人去硅谷招商,我们去硅谷招商。然后,政府率先成立基金,继续投资初创公司。”回顾张江的发展,上海推广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执行副主任彭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没有先例可循。
公共数据显示,目前,张江科学城集成电路产业集聚了约500家企业,如设计、制造、包装测试、设备材料等,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最集中、综合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具有强大的“集聚效应”。中芯国际、格科微、芯原、晶晨、聚辰、晶丰明源、普然..科技创新板已成为张江集成电路行业展示实力的“舞台”,大量集成电路公司成功登陆科技创新板上市。
2022年,上海新增上市企业49家,浦东新区新增上市企业最多,共21家,其中19家位于张江科学城,隶属于集成电路行业。
不仅如此,作为“中国硅谷”,张江还吸引了世界顶级集成电路公司的注意。据张江高科技相关人士介绍,全球十大芯片设计中有7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和R&D中心,全球五大晶圆OEM企业中有2家设在张江,全国十大芯片设计企业中有6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和R&D中心。
从“学”到“创” 长成一片森林
向硅谷学习,成为硅谷。张江形成了集成电路元素集聚区,形成了宽容创新的良性人才流动氛围,支持了一批科技创新公司的成长和成长。这得益于张江管委会的服务型政府理念和张江的软实力。
“安路科技在张江地区的发展也见证了张江的快速变化。”在川阳河南岸华大半导体工业园区,安路科技总经理陈立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张江形成了集成电路元素集聚区,形成了宽容创新的良性人才流动氛围,支持了安路科技等科技创新公司的成长和成长。
为什么张江能成长为一个“核心”城市?陈丽光说,这要归功于张江管委会的服务型政府理念和张江的软实力。
“张江有先进的服务型政府理念。员工不仅会认真记录企业反馈问题,还会继续跟进反馈。企业感受到了真正的帮助。陈丽光介绍,在良好的商业环境下,张江拥有近30年的技术、产业链和人才积累,被称为“中国硅谷”,孵化了大量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安路科技注册地址为上海虹口区,由于办公室设在张江,也享受了大张江的部分政策。
以硅谷为例,张江一直走在浦东改革开放的前列,在税务、海关等方面都有领先的政策和做法。
向硅谷学习,成为硅谷。吸引全球集成电路行业人才的张江。
2001年,戴伟民回国创业,武平、陈大同等人也回国创办了芯片设计公司——展示通信。2004年,戴宝佳和魏在张江创办了瑞迪科。当时没人能想到,他们让张江成为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黄埔军校”。
2013年6月,紫光集团向展览通信提出收购邀请。次年11月,紫光集团收购了瑞迪科。紫光集团将两者合并为紫光展锐后,展讯和瑞迪科开始在张江“开枝散叶”
2022年1月,“基带芯片第一股 “奥杰科技登陆科技创新委员会,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戴宝佳回归公众视野。戴宝佳是瑞迪科的创始人之一。展览与瑞迪科合并后,戴宝佳于2015年4月创立了奥杰科技,继续与手机基带芯片作战。
恒轩科技作为“TWS第一股”,于2020年12月登陆科技创新板。恒轩科技董事长张亮曾任瑞迪科工程副总裁、恒轩科技副董事长、总经理赵国光,曾任瑞迪科运营副总裁。北京安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通信射频领域也开始上市指导。事实上,控制人钱永学也在瑞迪科工作。
紫光展锐人创立的几十家芯片公司,在一级市场已成为资本追求的明星。例如,射频芯片明星公司开元通信刚刚于2022年底完成了数亿元的新一轮融资。开元通信首席执行官贾斌曾担任紫光展瑞副总裁、射频前端产品线总经理、首席执行官焦建堂担任瑞迪科高级总监。在人工智能领域,绥远科技已经成长为一家独角兽公司。曾任紫光集团副总裁、锐迪科总裁的隋源科技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赵立东。
离开紫光展锐后,陈大同和吴平仍然是热门的“核心”,开启了投资帮助集成电路行业加速增长的新里程。吴平参与了吴岳峰资本的建立,陈大同参与了华山资本的建立,他们都投资了许多明星半导体公司。
从“硬”到“软” 长三角“溢出”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张江集成电路产业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溢出”长三角。与此同时,张江集成电路产业正变得更加柔软,产业链也越来越长。
张江吸收了硅谷的产业逻辑、投资模式和创新文化,结合当地情况,开展了适应中国产业发展需要的机制创新,将沙子聚集成塔,发展成为“中国硅谷”。目前,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已进入发展的新阶段——“溢出”长三角。
华虹宏力继续增加华虹无锡,被视为张江集成电路“溢出”长三角的最新案例。
1月18日,华虹半导体披露,公司、华虹宏力、大基金二期与无锡实体签订合资协议,有条件同意通过合资企业成立合资企业,以现金方式向合资企业投资40.2亿美元,从事12英寸晶圆的制造和销售。这也是华虹宏力再次加码华虹无锡项目的原因。
政策方面,早在2019年12月,国务院就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21年6月,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张江集成电路产业也在周边地区“落地”授权,江苏启东是显著的受益者。
公开数据显示,为准确连接上海张江集成电路半导体电子信息产业,打造长江口半导体产业“新秀”,江苏启东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启东产业研究院,全力打造高端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基地。启东经济开发区承担上海产业溢出,规划建设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产业园,设立10亿元基金,努力建设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研发和国产化基地。如今,启东汇集了捷捷微电、启微半导体、乾朔电子、托伦斯半导体设备等一批行业“尖子生”。
不仅是长三角,张江的集成电路产业也开始赋予成渝等地的权力。记者了解到,芯原股份和安路科技在成都设立了研发中心,成立了数百人的研发团队。
与此同时,张江集成电路也在追赶硅谷的发展,自身也在变得更加“软”,产业链也在变得更加长久。
全固态激光雷达芯片及系统提供商摩尔芯光,汽车控制解决方案提供商美军电子,提供智能视觉解决方案,专注于汽车电子研发工具独立研发昆明电子,行业领导者逐步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基于77GH毫米波雷达的先进驾驶辅助和智能驾驶系统。张江高科技895创业营第11季于2022年11月举行,专门设置了未来车专场,智能网络车的魅力在参赛项目中得到了展示。
自集成电路诞生以来,摩尔定律一直引领着技术和工业的进步。在工业发展的另一端,从个人电脑到智能手机,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推动了集成电路行业的规模增长。
人工智能、智能网络汽车、物联网……在智能时代,新的应用正在加速着陆,张江的产业更加广阔,张江的集成电路获得了更强大的发展势头。
从“园”到“城” 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张江再次向前看,站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高度,在更基础的光学、材料等领域,铸造了集成电路等行业更底层的增长能力。
“双子塔建成后,这是张江市的副中心,可能更具生活气息。”在采访中,陈利光高兴地介绍说,在安路科技的西南部,张江“科学之门”的东塔已经封顶。“双子塔”的新坐标表明,张江已进入张江科学城发展的新阶段。
至于张江的走向,彭松介绍说,张江再次向前看,站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高度,铸造集成电路等行业在更基础的光学、材料等领域的更底层增长。
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区的意见》(以下简称《领导区意见》)后,浦东张江的集成电路产业有了更高的目标:努力建设世界级的集成电路创新产业集群。
据悉,浦东将加强《领导区意见》提出的建设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的要求根据上海“一体两翼”集成电路产业布局,以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为主导,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张江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加快“东方核心港”建设,建设世界级综合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密切承担溢出效应,注重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优势,建设特色产业园。
张江从公园到科学城面临着什么样的新挑战?“城市和公园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公园只能工作(功能),而城市需要充满生活气息。陈丽光建议,建设张江科学城,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增加更宜居、宜人的设施,引进和留住人才;进一步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张江可以在更基础的科研领域建立更多的科研机构,在更高端、更先进、更基础的半导体技术领域,帮助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把半导体张江变成半导体人的张江。”一位长期在张江一家跨国半导体公司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晚上6点以后,张江不再是空城,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可能已经升级。
工业有人才,城市有未来。张江的集成电路公司正在主动聚集和留住人才。戴伟民告诉记者,他正在推广的一项工作是为“第二代核心”开设一所私立幼儿园。“核心愿意为此付出一些努力,在减轻政府负担的同时,让行业获得更多的人才,‘国家的未来’也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