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漪
“标准是规则对接的重要载体。我们将与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有关部门合作,以世界通用语言“标准”促进广东、香港和澳门湾地区的综合发展。”4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了典型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案例(第一批)新闻发布会,首次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湾区标准”。
未来,“湾区标准”将进一步探索向国际标准转型或相互认可的道路,推动大湾区设备、产品、技术和服务“全球化”,促进标准体系的开放。
推出“湾区标准”只是大湾区加快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的措施之一。近年来,根据《广东、香港、澳门湾地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部署,广东积极推进与香港、澳门规则、机制、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因素的跨境联系,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
以“统一标准”促进融合
广东省市场监督局一级检查员张文献表示,“湾区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组织标准等标准的集合,由广东、香港、澳门大湾区相关方共同确认。建设全领域的“湾区标准”不仅是促进“湾区连接”项目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张文献表示,“湾区标准”清单中共有110项标准,涵盖食品、粤菜、中医药、交通、养老、物流等25个领域,并将进一步扩大。以广东、香港、澳门为切入点,这些“湾区标准”贴近大湾区共同发展的需要,由广东、香港、澳门技术实力强、影响力大的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开发,科学适用。
张文献指出,“湾区标准”将从大湾区一体化发展三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即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有效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宜居、工作、旅游生活圈。
加快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推出“湾区标准”只是大湾区加快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的措施之一。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发展加快。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郭云喜表示:“随着香港、澳门和大陆恢复正常通关,‘跨境金融通信’业务迎来了新的机遇。”,“未来,我们将根据投资者的需求,动态监控‘跨境金融通信’业务的运营和发展趋势,稳步扩大‘跨境金融通信’的服务范围。”
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交流”试点范围有序扩大,试点银行顺利启动,投资者数量和资本转移稳步增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畅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亮点。截至2023年2月底,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31家银行参与了“跨境金融管理”业务试点,为4.36万个人投资者提供服务,涉及1.86万笔跨境资金,金额26.66亿元。其中,“南向通”资金汇划20.97亿元,“北向通”资金汇划5.69亿元。
“三地制度的多样性造就了社会公共服务的互补性,区域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潜力巨大。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夏青表示,“横琴在广东和澳门建立了‘一窗通’专窗,在广东和澳门提供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这是中国第一个。目前,广东76项社会保障服务和澳门13项社会保障服务可直接在专用窗口处理,标志着广东与澳门合作从合作到整合。”
据悉,“湾区社保通”启动后,珠三角地区已设立189个“湾区专窗”,港澳居民对广东保险的热情不断提高。截至2023年2月底,港澳居民共参加养老、工伤、失业保险30.62万人次,其中社保待遇3.55万人次。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