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仲茜 陈梦娜
“中国声谷”是安徽省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C位”。站在开阔的道路上,从远处看,街道高层建筑的侧立面就像嵌入其中的无线蓝牙耳机,格外醒目。
安徽信息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毛媛媛回忆说:“这是我们的第五个办公场所。一开始,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第一栋楼拔地而起后,面对空荡荡的办公楼,依托合肥和高新区的支持,‘中国声谷’通过不同渠道吸引投资。”
“‘从0到1’的感觉比‘从1到100’的感觉要深刻得多。”毛媛媛说,当公园办公楼陆续完工,入驻率越来越高,甚至达到满员状态时,很多企业来排队咨询,满足进入声谷孵化区的条件,然后他们松了一口气。
“中国声谷”的“产业音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声谷”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安徽省政府共同建设的重点合作项目,于2012年落户合肥,开始建设。声谷依托合肥的产业基础和科技创新资源,规划了“孵化区-核心区-扩建区”的空间布局。合肥“芯屏汽车合作”和“终身智慧”的产业布局为“中国声谷”的发展开辟了垂直和水平的发展空间。
2020年底,“中国声谷”实现了“入驻企业超千家,营业收入超千亿”的“双千”阶段目标。2021年,“中国声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8.6亿元。
工业资本“随之而来”。截至2022年6月,已有1627家企业入园,汇聚科大讯飞、华米科技、金山软件、龙芯中科、四维图新等龙头企业,培育中科脑、推想医疗等独角兽企业。
在“中国声谷”成名的背后,是平台的聚合力。“中国声谷”建设了18个平台,从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平台到核心技术的语音开放平台、脑智能技术和应用平台,逐步完善产业生态,实现了从跟进到平行领先的战略转型,探索了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形成了“基础技术+底层硬件+数据计算+智能终端+产业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中国声谷”是如何发出行业中最强烈的声音的?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进“中国声谷”,解码产业高地增长基因,探索产业未来发展空间。
先声夺人 部省共建做大做强
第一个以“中国”命名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第一个部门和省级合作建设的细分产业发展机制,第一个以工业园区命名的配套专项支持政策。以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为产业特色的“中国声音谷”享受着丰富的支持。
回到十多年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围绕共同推动智能语音产业发展,于2012年和2018年与安徽省签订合作协议,探讨建立部省合作机制,支持安徽加强智能语音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将“中国声谷”建设成为全国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此后,安徽省委、省政府先后发布了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和集群建设的相关纲领性文件。合肥在政策资金、项目资源、产业链协调等方面全力加大力度。合肥高新区致力于领导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培育。在各方的协调推动下,“中国声谷”逐步进入发展快车道。
2021年7月,《关于促进中部地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建设中国(合肥)声谷。2022年11月,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公布,“中国声谷”合肥智能语音产业集群上榜。
根据2023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做大做强数字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咨询服务机构和研究机构。“中国声谷”有2100多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
“十四五”期间,“中国声谷”的发展目标是产值5000亿元。声谷的阶梯式发展路径明确,“基地-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世界级集群”。
“一开始,‘中国声谷’围绕龙头企业科大讯飞发展智能语音产业。同时,安徽省信贷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了专业的运营机构,通过市场化机制促进产业发展。”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软件服务业司长余介绍,“中国声谷”依托部省联合建设机制,通过产业运营、生态建设和平台服务加快产业项目集聚发展。
目前,“中国声谷”孵化区175亩,已建成20万平方米,正在建设13.5万平方米。据报道,“中国声谷”人工智能城镇的产业规划也在规划中。未来,“中国声谷”的集聚发展趋势将进一步突出,产业生态系统将更加完善。
有声有色 “头雁”引领产业集聚
科大讯飞是“中国声谷”的产业主角。20多年前从中国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后,刘庆峰带领十几名年轻人创办了科大讯飞,并致力于语音技术的发展。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我们选择留在合肥,因为我们可以专注于研究,形成良好的产业、大学、研究和应用体系,走我们认可的道路。”。
从“先锋”到“领军人物”,科大讯飞在“中国声谷”实现了蝴蝶的变化,引领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崛起。科大讯飞以“中国语音产业应该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的信念,改写了智能语音市场格局。根据《2020-2021中国智能语音产业白皮书》,科大讯飞以60%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第一。
“中国声谷作为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的新名片,坚持努力加强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扩大产业集群。大量企业以科大讯飞为中心,进而成长为生态集群。”余说:“‘中国声谷’是合肥的产业标杆。它聚集了人工智能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围绕这个行业有2000多家企业,这是最好的广告。”
安徽合肥的“风险投资城市”标签也是一个精彩的投资广告。“核心屏幕汽车合作”和“收集终身智慧”是合肥对重点战略新兴产业的精细总结。简单的八个字,两次提到人工智能,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中,“和谐”是指加快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智慧”是指人工智能产业。
随着ChatGPT的爆炸,人工智能产业备受关注。刘庆峰说:“谁能拥抱这一人工智能浪潮,谁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声音和比较优势就会更加突出。你越早开始,你就越早采取主动,你就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更重要的地位。从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到各种计算能力库,形成一个联合的工业生态系统。”
据报道,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学习机、讯飞听力等产品将成为ChatGPT技术的领先产品,预计将于2023年5月发布。
然而,在刘庆峰看来,只有少数领先企业是不够的。为了真正掀起各行各业的智能革命,还需要数百万细分行业的专家加入创新团队。
在智能语音轨道上,科大讯飞正在打造技术能力开放平台,打造开源生态,引领行业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发。此外,科大讯飞还吸引了许多企业在强链、补链、延链等方面落户“中国声谷”
例如,声信息公司早年获得“讯飞杯”全国智能语音应用开发者大赛二等奖,成功落户“中国声谷”。解放双手会议速记机、护眼智能语音阅读台灯、直接喊“拍照”扫描的智能语音高摄像头。。。如今,声信息产品涉及多个领域。
只有开放,我们才能形成生态,实现未来。以讯飞开放平台为例,545款人工智能产品和能力已经开放,聚集了380.5万多个开发者团队,开发了159.5万多个人工智能应用程序,构建了人工智能领先+行业领先+开发者的“三维”生态系统,与行业领先建立了基线系统,让更多的开发者拥抱数字经济浪潮。
同声共气 平台赋能“顶天立地”
植根于科技创新的沃土,“栽树工程”日益繁茂;着力于“AI+AK“战线,集群快速发展。“中国声谷”坚持做强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扩大产业群,为平台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平台建设与产业发展有关。“中国声谷”的良好发展趋势与平台战略的准确位置和第一布局是分不开的。平台战略稳步发展,为加快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媛媛说。
咪鼠科技是一家语音鼠标企业,创业时只有4人。在平台的支持下,公司发展到100多人,2022年营业收入超过5000万元。
产品设计、3D打印、智能组装、检验测试、电子商务服务、渠道推广、新零售。为了满足园区企业市场化增长和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声谷”产业平台协调各种资源,为园区企业提供综合制造服务,帮助大量科技创新企业通过启动和困难时期。截至2022年12月底,工业平台制造中心已服务园区企业414家,线下产品515万套。
“顶天立地”不仅是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也是初创企业坚持的产业梦想。“顶天立地”是指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拓展应用场景,实现技术成果的应用。
在“中国声谷”中,许多企业的创始人来自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所,大学已成为“中国声谷”技术和人才的重要来源。
和科大讯飞一样,中科脑也是一家依托中科大成长起来的人工智能企业。中科脑董事长刘海峰知道该平台的重要性。他举了一个例子:“平台就像一个厨房,基本的计算能力是一个厨房炉子,大量的数据是材料,机器学习算法是调味料,开发人员是厨师。只要你进入厨房,所有的材料都是完整的,厨师就可以很容易地使用它,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
中科脑现有科研队伍46人,研究生近500人,包括院士和科学家。 “中科脑的使命是推动前沿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要真正将实验室中的创新技术孵化到产业中,利用市场机制推动科研创新的进一步突破。刘海峰说:“我们希望通过类脑国家工程实验室的‘顶天’和中科类脑面向行业的‘立地’,形成双轮驱动状态。”
掷地有声 产投基金“投早投小”
六位创始人的房地产全部抵押,贷款只足以支付工资;房地产抵押后,即使是小额贷款公司也不愿意贷款。这是2013年美国上市公司华米科技遇到的困境。”特别感谢合肥政府部门利用信用担保帮助我们获得数百万元的银行贷款,解决了企业的迫切需要。”华米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已经成长,不会离开合肥。”
充足的资本是帮助科技创新企业走出“加速”的核心要素之一。在“中国声谷”产业发展过程中,国有资产背景的合肥产业投资集团担任“关键先生”,借助产业投资基金帮助企业发展。
2018年,合肥产业投资集团与安徽省投资集团、高新区共同成立“中国声谷”5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授权“中国声谷”建设发展,对园区中小企业开展股权投资和战略支持。截至目前,人工智能一期基金已投资“中国声谷”10亿元,共投资20家企业。在产业基金的支持下,16家企业落户“中国声谷”。2020年9月,人工智能基金二期起航。截至目前,已到位资金7亿元。其中,项目总投资5亿元,股权投资近2亿元。
合肥生产投资集团坚持“投资早、投资小”,吸引落户多家“中国声谷”优质企业,如国内领先的汽车标准MCU设计公司智能核心技术、国内第一家实现汽车电子外后视镜大规模生产和运输供应商新疆技术、泰瑞数字创新、宏新宇等。“集团将继续坚持“基金+基地”和“投资+投资”的投资模式,在自身资源池的帮助下,引入金融活水,灌溉“中国声谷”高新技术企业。” 合肥产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解决企业的渴望,“中国声谷”还与中国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合推出了“中国声谷信贷贷款”,使集群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更方便、更高的金额,降低融资成本。
“‘中国声谷’具有许多先发优势,建立了多个人工智能开发平台,聚集了一批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中国声谷”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声谷将加强投资吸引力、人才吸引力,重点关注重点产业的准确投资吸引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等“多链融合”;加快培育一批巨型企业,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朝着建设世界级产业地标的目标迈进。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