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程 记者 邵好
2022年年报提前30天“交卷”,被一名非独立董事投弃权票,这一罕见的场景发生在*ST海伦身上。
董事发表了一篇长长的文章,说财务报告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涉及“问题”子公司的会计处理,涉嫌“重复”再现资本占用等。结合董事的质疑,深圳证券交易所立即发出了一封询价信。在最近的业绩简报中,*ST海伦高管回应说,该公司正在加快组织一封询价信的回复。
据说产品订单饱满,2023年目标收入17亿元,申请“脱星脱帽”...*ST海伦最近的一系列行动向市场发出了很多积极信号。*ST海伦将如何重组行装,重新开始?
年报存疑 董事投弃权票
虽然*ST海伦已经披露了2022年的年报,但同日发布的另一份公告让外界感到“困惑”。
一位名叫姜海燕的董事投了弃权票,并给出了8个理由。姜海燕直言不讳地说,年度报告是错误的。她曾向公司提出信息披露异议,之前没有采纳意见,但这与*ST海伦年度报告完全相反。
上海光明律师事务所傅永生律师分析说,*ST海伦在年度报告的第二页披露了姜海燕的弃权,并指出具体原因见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决议公告。但第52页规定,“董事对公司相关事项没有异议”和“董事对公司的相关建议被采纳”是矛盾的。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中国证监会可以采取责令改正等监管措施。
深圳证券交易所还要求*ST海伦解释原控制权竞争是否已完全解决,公司是否存在潜在的控制权竞争风险。*ST海伦在业绩描述会议上表示,是否有实际控制人不一定会影响公司的标准运营,也不一定是判断上市公司发展的当然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在格式上,上海德和翰通律师事务所桑田律师告诉《上海证券报》,上市公司董监高应在签字处手写签字,以确认年度报告的书面意见*ST海伦对年度报告书面确认意见的公告未见董监高的所有手写签名,原因不明。
1元“卖子” 会计处理引发争议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询价函和姜海燕弃权的原因,*ST海伦已成为“问题”子公司连硕科技会计处理的焦点之一。2016年至2019年,连硕科技虚增各期收入和利润。2021年6月,*ST海伦以1元的价格转让了连硕科技100%的股权。当时,连硕科技股东的全部权益价值为-1815.03万元。
这个“旧账”到了2022年“剪不断理还乱”。原因是*ST海伦没有纠正收购连硕科技后的财务报表,也没有追溯和调整连硕科技业绩承诺期的实际盈利能力。
*ST海伦对此的看法是,公司已于2020年对连硕科技进行了大幅减值准备,并完成了连硕科技100%股权的整体销售。2016年至2019年连硕科技的财务欺诈不会对公司2022年及以后的财务数据产生重大影响。
姜海燕对此表示怀疑。她说:“公司是否严格核实了欺诈的细节和数据,并对上述期间的会计错误进行了可追溯性调整,以便最终准确确定2022年年初和期末的数量。”
深圳证券交易所要求*ST海伦补充会计错误,纠正2016年至2021年公司财务报表相应科目期间数或期初期末数的具体影响,以及公司认为不影响公司2022年财务报告的判断依据。
一些注册会计师表示,参照a股上市公司过去的财务欺诈案例,公司一般需要追溯和调整财务报告数据,但具体情况也需要观察*ST海伦的回复。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景玉清告诉记者,如果要处理子公司,公司有必要追溯和调整财务欺诈造成的会计错误。
大额计提 是否“故伎重施”?
*ST海伦的合资公司德国施密茨让姜海雁怀疑是不是又一个“连硕科技”。2018年,*ST海伦向德国施密茨预付898.31万元购买两辆消防指挥车,并为德国施密茨购买117.49万元防疫物资。
然而,由于其子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德国施密茨的经营状况下降,*ST海伦计提了3943.23万元的减值准备,德国施密茨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净值为0元。
对此,姜海燕质疑:“上述两笔交易都违反了基本的商业知识和逻辑,与连硕科技虚构建设项目的情况非常相似。公司提前支付了大量资金,没有人跟进交付或还款,直到交易对手破产。高度怀疑这些大型资金已被占用。目前,如果公司无法核实最终资金方向,应如实陈述,而不是妄下结论,‘不构成资本占用’。”
该交易所也高度关注该交易的真实性。深圳证券交易所要求*ST海伦说明2021年减值准备和递延所得税相应确认的准确性;*ST海伦的主要产品之一是消防车。公司向德国施密茨购买消防指挥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全额预付是否符合商业惯例;德国施密茨购买的相关防疫物资是否符合欧盟认证标准,物资是否真实运输和交付。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