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华科技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技创新委员会上市。在线投资者交流会议精彩回放
出席嘉宾
南京高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李维平先生
南京高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 陈 新先生
南京高华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李来凭先生
中信证券有限公司投资银行委员会执行总经理 王 凯先生
中信证券有限公司投资银行委员会工业与先进制造业集团总监 陈熙颖先生
南京高华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李维平先生致辞
亲爱的嘉宾,投资者,关心高华科技的网友:
大家好!
欢迎您参加南京高华科技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技创新委员会上市的在线投资者交流会议。我是高华科技公司董事长李伟平。我很高兴在上海路演中心·中国证券网络上与大多数投资者进行在线交流。
首先,我谨代表高华科技董事会及全体员工,向保荐人中信证券有限公司等参与本次发行的中介机构表示衷心感谢,以及长期关心和支持高华科技的朋友!并热烈欢迎今天参与在线交流的投资者和网民!我希望通过这次在线路演,我们能对高华科技有一个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
高华科技的主要业务是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高可靠性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系统。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以技术研发推动业务发展,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推动业务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以传感器包装设计、结构设计、可靠性设计、网络系统设计为核心,同时加快MEMS传感器芯片、ASIC调节电路研发投资,逐步形成芯片、高可靠性传感器、传感器网络系统多层次业务布局,在核心技术、应用场景、行业客户基础等方面相互支持、协调发展。
高华科技将继续培育高可靠性传感器技术,追求国际一流的核心技术和技术能力,不断提高产品的先进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基于现有的工业互联网传感系统集成能力,为客户提供更智能的传感器协作解决方案,布局芯片研发技术,实现芯片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通过今天的交流,我们希望所有投资者都能对高华科技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将充分听取投资者的意见,不断促进公司的创新发展。同时,也欢迎您通过在线路演平台积极提问和建议。
最后,再次感谢投资者朋友和社会各界对高华科技的关注和关注。谢谢大家!
中信证券有限公司
投行委执行总经理王凯先生致辞
尊敬的投资者和网友:
大家好!
我是中信证券有限公司的王凯。高华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技创新委员会上市。我们与大多数投资者在线交流。
作为高华科技的赞助商和主承销商,我们很高兴参加今天的在线交流活动。首先,我谨代表中信证券有限公司,对所有参加在线路演的嘉宾和投资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目前,高华科技研发生产各种压力、加速度、温湿度、位移等传感器,并通过软件算法将上述传感器集成到传感器网络系统中。作为高可靠性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系统的提供商,公司的技术和产品已进入航空航天、武器装备、轨道交通、机械、冶金等领域。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围绕高可靠性传感器开展业务,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拓展高可靠性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系统的应用场景。
多年来,高华科技承担了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苏省科技部、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部、南京市科技局、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各部委、各级政府部门的多个传感器开发项目。公司先后获得“南京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科技二等奖”、“嫦娥四号探月工程任务突出贡献单位”等科研技术奖项和荣誉。
作为高华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保荐人,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在上市合作过程中,我们充分了解了高华科技卓越的业务能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继续坚持勤勉、尽职尽责、诚信的原则,认真履行发起人的义务。我们也坚信,本次发行上市将进一步促进高华科技的快速健康发展,并以更好的经营业绩回报投资者。
最后,祝高华科技上市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南京高华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董事会秘书陈欣先生致结尾词
亲爱的网友,投资者朋友:
大家好!
南京高华科技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技创新委员会上市。今天,我们很荣幸有机会与这么多关心高华科技的投资者和朋友畅所欲言,真诚沟通,共同探索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未来发展。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责任和使命。在此,衷心感谢您对高华科技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
通过今天的沟通,我相信您对高华科技的投资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理解。公司管理团队将继续全力以赴做好业务工作,通过提高企业研发能力,不断提高管理能力,稳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
虽然在线路演即将结束,但高华科技将继续以各种方式与投资者保持沟通。我们真诚地希望您能继续关注我们,支持我们,并在公司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最后,我要感谢中信证券有限公司对我们上市的努力和相关中介机构的努力。我谨代表高华科技,再次感谢您的参与,感谢投资者对公司的关心、信任和支持。非常感谢。
经营篇
问: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什么?
李伟平: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高可靠性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系统。主要产品为各种压力、加速度、温湿度、位移等传感器,上述传感器通过软件算法集成为传感器网络系统。
问:公司核心产品的特点是什么?
李伟平:公司核心产品依托高可靠性传感器产品的自主创新优势,具有可靠性高、一致性好、集成度高的特点。它更早地吸引了太空客户的注意,成功地参与了载人太空项目的项目支持,并逐渐应用于其他高可靠性领域。
问:请介绍公司的成就。
李维平:公司获“南京科学进步三等奖”(2015年1月)、“江苏科技二等奖”(2019年3月)、“嫦娥四号探月工程任务突出贡献单位”(2019年10月)、2021年12月,“江苏省专业特新巨人”、科研技术方面的奖项和荣誉,如“工业和信息化部专业特新巨人”(2022年9月)。
问:公司有多少专利?
李维平:截至目前,公司及其子公司拥有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38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软件作权5项。
问:请介绍客户的资源优势。
李维平:由于传感器产品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开发,客户对配套产品的安全可靠性有严格的要求。通常,公司融入客户的设备或设计体系后,客户会形成一定的技术依赖和产品依赖,以维护特定设备体系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由于多年的市场布局、用户积累和可靠的产品质量积累,公司获得了优质的客户资源。工业传感器的终端客户主要是中车集团、宝武集团、郑煤机、三一集团、徐工集团等大型工业企业集团。
问:请介绍公司的合作研发情况。
李维平:公司与东南大学、扬州海明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均已申请共同专利。
问:请介绍公司的经营成果。
李伟平: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公司的业务规模显著增加,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和净利润继续增长。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和营业毛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主要是客户需求和订单量增加,增长趋势良好。
问:公司的研发投资是多少?
李:公司一直重视R&D投资。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R&D投资分别为2158.20万元、2051.52万元、2696.33万元和1699.8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6.57%。、13.16%、11.91%和12.91%没有研发支出资本化。
发展篇
问:公司未来两年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李维平:公司未来将围绕两个方面进行拓展。一方面,继续扩大军用传感器的业务优势,迭代优化现有产品线的研发和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和行业知名度,扩大销售规模,扩大产业传感器领域的资源投资,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建立大型工业传感器产业平台,以军工双引擎发展为基础,确保公司主营业务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领域持续发展。
问:公司未来市场规划采取哪些措施?
李维平:公司将重点加强军事和工业两个领域的布局。在军事领域,公司将继续与现有大客户深入合作,升级现有传感器产品,通过其在行业内的良好声誉,满足客户对高可靠性和智能化的需求。同时,积极发展市场,巩固公司的市场地位;在工业领域,公司将继续深入市场研究和分析,深入挖掘行业需求,特别是未来新兴应用领域的高可靠性传感器产品需求,开发有针对性的新产品,提前战略布局,提高公司在工业领域的竞争力。
问:公司的技术创新机制是什么?
李伟平:公司从市场调研、项目审批、项目管理、专家评审、科研资金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创新奖励等方面制定了系统的科研管理和技术创新机制,加强企业科技发展,培养科技人才,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在市场调研方面,公司通过市场调研分析独立开发设计产品,或根据客户提供的相关信息和要求进行产品开发设计;在项目审查方面,公司通过产品项目筛选提出项目审批,由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必要时成立项目示范小组进行专项示范;项目管理。公司严格按照设计开发控制程序工作,对科研项目的组织结构、职责和管理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在专家评价方面,公司组织内外专家按照评价流程对项目难题进行评价,并遵循具体的评价程序,明确界定专家组的权利和义务;在科研资金管理方面,公司建立了科技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管理机制;知识产权管理,公司明确了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明确了知识产权的所有权、管理和保护制度和知识产权发明者;在创新奖励方面,公司大力支持和鼓励新产品、新技术、新技术的创新,建立了专利、奖励、行业标准、论文等成果的明确奖励机制。
问:公司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如何?
经过20多年的积累,公司开发生产的各种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系统已逐渐应用于各高可靠领域,并与上述领域的重要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基于公司采购、研发、生产、销售环节,充分了解传感器研发和市场,丰富的人才和物质基础,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的实际研发和市场工作,公司已开始继续盈利,正处于积累的关键时期。目前,公司在多个国家重大项目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实现了可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步成为国内领先的军事传感器企业;公司将继续迎合智能、网络、数字、本地化的发展趋势,明确MEMS芯片、ASIC调节电路开发设计高可靠性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系统相关产品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关注核心技术,巩固人才梯队建设,提高市场份额,保持合理稳定的财务结构。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公司在可持续经营能力方面没有重大不利变化。
行业篇
问:公司是否符合科技创新板的定位?
李维平:公司符合《科技创新属性评价指南(试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创新委员会企业发行上市申报推荐暂行规定(2022年12月修订)》的规定。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南》(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C39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业”;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目录中“1.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1.1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物联网设备”网络设备;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1.2电子核心产业”属于“1.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制造”1新型电子元件及设备制造;根据《国民经济产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在行业为“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C39)中的“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制造”(C3983),属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创新委员会企业发行上市申报推荐暂行规定》(2022年12月修订)第四条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符合科技创新委员会申报行业的相关要求。
问:国内传感器市场情况如何?
李维平:对于国内市场来说,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物联网的兴起,中国传感器的技术水平和市场规模迅速提高。据赛迪顾问统计,2020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近2510亿元,同比增长约15%;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952亿元,同比增长约17%。
问:请介绍传感器网络产品在工业领域的发展前景。
李维平:根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的数据,2020年,中国工业物联网产业增加值达到3.57万亿元,同比增长11.56%,占GDP的3.67%。工业传感器网络技术作为工业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产品主要由传感器、无线网关、监控主机等组成,具有范围广、布局方便、稳定性高、成本低等特点。此外,随着智能工业生产已成为未来工业转型的重要手段,传感器网络技术作为工业智能的重要技术之一,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业传感器网络市场也将迎来更广泛的发展机遇,预计行业增长率将稳步提高。
问:公司的行业地位如何?
李伟平:公司在国内同行业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多年来,公司承担了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苏省科技部、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部、南京市科技局、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各部委、各级政府部门的多个传感器开发项目。
问:工业领域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什么?
李维平:公司在工业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丹佛斯、德鲁克等国外制造商,以及宁波中车时代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康宇测控仪器工程有限公司。与外国制造商相比,虽然外国制造商的技术相对成熟,但由于外国企业主要提供标准产品,公司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公司的产品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客户的需求。同时,公司供应周期短,响应速度快,售后服务完善,竞争优势强。
发行篇
问:公司这次发行的股数是多少?
王凯:公司发行的股份不超过3320万股,不低于发行后股份总数的25%;全部发行为新股,原股东不公开发行股份。
问:公司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什么?
李伟平:公司募集资金计划用于:高华生产检测中心项目;高华研发能力建设项目;补充营运资金。本项目与公司主营业务密切相关,有利于优势业务领域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公司稳定的发展基础,深化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提高主营产品的市场份额,巩固和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地位。
问:公司这个募集项目的必要性是什么?
李维平:公司高可靠性传感器产品主要涵盖军事和工业两大类。在军用产品方面,随着我国军用行业电子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和航空航天等战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军用装备本地化发展带来的机遇,未来国内高质量军用高可靠性传感器的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在工业产品方面,高可靠性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工业自动化等细分领域,在环境条件监测、工业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等应用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市场空间广阔。因此,募集投资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公司抓住高可靠性传感器行业的良好发展机遇,满足下游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提高产品市场份额,抓住市场机遇。
问:募集资金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等法律法规的发展方向?
陈西英:公司专注于可靠性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募集资金的投资项目将围绕公司的主要业务进行。中国高度重视传感器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发展。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努力解决传感器产品供应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业生态不完善、科研生产和应用不协调等问题,促进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公司募集资金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等法律法规的发展方向。
问:公司在投资者沟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陈欣: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司与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沟通,促进投资者对公司的理解和理解,公司制定了《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草案)》。公司将继续加强与投资者的良性互动,提升公司形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回报投资者的良好企业文化,有效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文字整理 姚炯
主办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www.cnstock.com)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