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板块定位不符 有些自己有很多问题
第一季度,拟IPO企业“弃考”超过70家
◎何昕怡 记者 王乔琪
“备考”一年多的IPO戛然而止,两次切换IPO赛道都在“弃考”。、短短一个月,冲刺IPO就迅速“撤单”、IPO被上市委否决...今年一季度,IPO“终止”数量明显增加,原因也相当有趣。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第一季度,沪深主板、创业板、科技创新板、北交所79家公司相继终止IPO,较去年同期增长16%。
鉴于IPO终止数量增加,一些证券投资银行家对记者分析,从企业层面,综合注册制度,科技创新委员会、创业板、主板、北京证券交易所进一步明确板块特点和定位,部分企业综合考虑业务结构和板块匹配,选择“撤回”重新申报IPO;从监管层面来看,第一季度,随着监管机构对拟议IPO企业的现场检查和对发起人现场监督的有序推进,一些业务实力薄弱、信息披露质量差的拟议IPO企业退出了困难。
量化指标显效
IPO“撤单量”一季度大幅增加
总的来说,在79家IPO终止企业中,73家公司是发行人和发起人,主动申请“撤单”,占90%以上。在分行方面,一半以上的“撤单”来自创业板,第一季度有41家“撤单”,科技创新板、北交所、沪深主板分别有15家、7家和10家。
华安证券投行质量控制人员表示:“全面注册制度和科技创新板、创业板相继发布的企业发行上市申报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板块定位,是本轮企业集中撤单的主要原因之一。”。谈到创业板IPO撤单量明显增加,。
2022年12月30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推荐暂行规定(2022年修订)》,同时,科技创新板还修订了《科技创新属性评价指引(试行)》
以创业板为例,深圳证券交易所从研发投资复合增长率、研发投资金额、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等方面,设定了准确把握创业板定位实际需求的具体衡量指标。其中一项标准提到,“近三年R&D投资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5%,近一年R&D投资不低于1000万元,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
记者发现,与上述硬性量化指标相比,乾元浩、迅达工业、富诺医药、重数传媒、竞远安全等多家企业知难而退。
具体来说,根据乾元浩的招股说明书,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家禽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对于高新技术企业,2019年至2021年的收入分别为4.96亿元、5.67亿元和5.15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仅为1.25%,三年复合研发费用增长率为7.95%。这两个指标都远远落后于创业板的业绩增长要求。最终,乾元浩成为今年第一家撤回创业板IPO申请的企业。
硕华生命因R&D投资不达标而提前“离场”。据披露,2019年至2021年,公司R&D费用分别为359.42万元、727.53万元、916.32万元,近一年R&D费用未达到1000万元的“硬指标”。
深圳证券交易所还要求硕华生命解释研发投资少的原因,以及是否足以支持发行人的产品和技术创新,进一步解释其主要产品和核心技术的创新,以及核心技术的主要特点和先进性。此外,深圳证券交易所要求发起人对发行人符合创业板定位的验证过程和依据发表明确意见。今年1月13日,尚未回复第二轮询价函的硕华生命选择了“撤单”。
“此前,创业板对发行人的创新和增长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修订引入了可量化的财务指标。许多拟议的IPO企业可能会在报告期内不符合申请条件的情况下撤回上市申请。”华安证券投资银行质量控制人员表示,第一季度是年度报告更新数据的关键时期,一些业绩不乐观的企业也会选择在此时主动撤回材料。
监督审查亮剑
问题公司知难而退
除了财务指标“亮红灯”主动“取消订单”外,监管机构还有序推进了拟议IPO企业的现场检查和保荐机构的现场监督,这也使得许多发行人和保荐机构尚未做好充分准备。
今年1月6日,羊绒家族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了IPO申报,同时被选入现场检查名单。2月6日,该公司主动“撤回订单”,匆忙结束了IPO之旅。
科都电气也选择在抽样现场检查后“放弃考试”。科都电气作为2022年第四批首发申请企业现场检查抽查项目之一,于2月6日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截至“撤单”当天,公司尚未回复2022年10月11日监管机构发布的第一轮调查。
记者注意到,一些公司输给了多轮审计询问,输给了公司的“检验”。
以申请科技创新板上市的力量药业为例,公司核心技术和未来增长在三轮审核查询中反复“考虑”。根据招股说明书,力药业是一家专注于改良新药的制药企业,专注于口腔膜剂、气体微球和缓控释放剂的开发。目前,主要研究9种产品,均为改良新药。在调查中,审计中心发现,许多改良新药的原研究品种都是上市多年的成熟品种,目标市场上还有许多其他成熟品种。公司相关产品的治疗费用预计远高于竞争产品。
在这方面,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公司解释目标市场竞争、产品定价等因素对公司相关产品市场前景的影响,并要求赞助商对公司产品是否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发表明确的意见。最后,该公司于今年3月2日撤回了科技创新委员会的上市申请。
巧合的是,福诺医药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也被多次询问。深圳证券交易所反复询问公司收入、毛利率、单一产品依赖、可比公司和市场竞争,要求公司说明市场份额是否存在进一步抢占风险、竞争优势是否为独家优势、可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等关键问题。
注册制度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多轮审计查询是拟议IPO企业交出真实、准确、完整的IPO“答案”。在IPO“考场”中,仍有许多马大哈的“候选人”。
在晶宇环境的第二轮询价环节中,深圳证券交易所指出其中介机构存在“遗漏”和“答案不是问题”的问题,并指出申报时提交的招股说明书与第一轮询价回复后更新的招股说明书中的许多信息披露不一致。槟城电子公司也在招股说明书中发现了不一致的信息。
一些资深市场人士表示,在全面注册制度的背景下,企业、保荐机构、交易所等市场各方应履行各自的职责,严格从源头保持IPO“入口关”。
6家公司被否
真实性和先进性存疑
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将有6家企业上市,其中创业板3家、深圳主板、科技创新板、北京证券交易所1家。记者从上述会议查询情况来看,性能真实性、技术先进性、行业和板块定位是查询的焦点,也是制约上述企业上市的关键。
3月2日,创业板上市委审查结果公告显示,文依电气未通过,这也是全面注册制度后第一家被拒绝的企业。从调查中不难看出,公司创业板定位的合理性存在疑问,或IPO被拒绝的主要原因。
招股说明书显示,文依电气主要从事电气连接和保护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软管和软管接头、电缆接头、拖链、连接器等。在审计和询问中,公司的增长和创新被反复询问。在IPO会议期间,文依电气还要求解释2022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高的原因和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调整收入的情况。
最后,市委认为,文依电气未能充分说明电缆保护产品业务的增长和电气连接产品业务增长的可持续性,也未能充分说明符合创业板“三创四新”特点。因此,文依电气创业板IPO终止。
经过三轮询问,太美科技突破科技创新板IPO也以失败告终。太美科技是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生命科学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但从多轮询价来看,上海证券交易所重点关注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和核心技术。在上海市委会议上,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太美科技解释公司的可持续经营能力,结合报告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放缓、毛利率下降、期间成本率高、SaaS产品收入比例低。
“企业质量是顺利上市的关键。”开源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孙金菊表示,注册制度的本质是选择市场,加强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全面注册制度,更接近市场发行、定价和退市机制将加快a股市场适者生存,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