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范子萌
自3月以来,许多国际金融机构的高管已经开始了访问中国的旅程。在满满的旅程中,我们对中国经济复苏和社会发展有了洞察力,探索了当前全球背景下的中国机遇,充满了加强中国市场布局的热情。
“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三分之一。”在2023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总裁表示,中国经济复苏稳定,发展势头强劲,将给世界经济带来可喜的推动作用。
国际机构争相抓住新的机遇
“我看到了上海的蓬勃复苏。路上有许多新车型和品牌,这表明中国在汽车技术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最近,德意志银行亚太地区首席执行官慕文泽与记者分享了他上任后第一次中国银行的新闻。
在国际机构看来,强劲复苏已成为今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慕文泽认为,未来中国的经济活动将继续上升,预计2023年将出现强劲反弹。
国际机构期待着在这个市场上探索新的商机和机遇。“德意志银行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慕文泽表示,一方面,跨国公司尤其是欧资企业在中国的业务规模不断上升,2022年德国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同比增长53%。跨境银行的服务需求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业活动和投资流向中国而增加。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还需要融资、风险管理、外汇服务、交易银行和战略等支持。
汇丰集团行政总裁祈祷年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表示,中国可以在与气候相关的创新领域发挥主导作用,这将有助于中国在履行气候承诺的同时,创造新的世界级出口产业。
中国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目前,世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高度的不确定性。特别是最近,美国和欧洲银行业的风暴席卷了全球金融市场,全球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全球经济发展的春天还没有到来,依然充满挑战。”格奥尔基耶娃认为,受新冠肺炎疫情、乌克兰危机、货币政策紧缩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中期增长前景疲弱,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可能低于3%。预计2024年前景将有所改善,但历史平均水平仍将低于3.8%。
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有望成为今年全球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为市场注入确定性。
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国际经济组织和顶级投资银行最近提高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一期中期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5.3%,2024年增速将达到4.9%,前期预计增速将达到4.6%和4.1%。
高盛集团最近再次提高了对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将GDP增长预期从5.5%提高到6%。高盛报告称,受疫情影响的行业强劲复苏,今年前两个月中国经济活动数据反弹,促进了良好的经济前景。
富达国际世界首席投资官安德鲁·麦卡弗里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活动复苏带来的连锁反应,包括东南亚在内的澳大利亚和其他地区的经济体可能会受益。在其他领域,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可能会促进或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动。
多中国:把握需求复苏机遇:把握需求复苏机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要“扩大市场准入,加强现代服务业开放。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
中国继续开放金融市场,鼓励资本良性双向流动,为市场运营商提供更多机会。祈祷年认为,2023年将是全球经济受益于世界全面开放的一年。开放有助于中国推进现代化进程,惠及所有在中国经营投资和贸易的企业。德意志银行表示,它将继续在中国投资和布局各种业务,并在市场波动和跨境业务挑战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在客户、市场和经济之间发挥关键作用。
富达国际亚太地区股票总监马蒂·德罗普金表示:“在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支持下,中国经济重启,消费者信心恢复,有望刺激经济强劲反弹,提振市场,为投资者带来机遇。”。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CIO)他说,今年的两届会议显示了中国政府继续稳定经济的决心。国务院发布的体制改革计划涉及金融、技术和数据等多个关键领域。此外,中国人民银行最近意外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25个基点,为银行体系注入了约5000亿元的流动性。经济增长驱动力的改善也将鼓励资本流入中国股市。
预计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瑞银首席信息官认为,在消费和投资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正在稳步复苏,随着中国资产风险情绪的改善,人民币已经走上了升值的道路。“我认为中国有广阔的投资潜力。安德鲁·麦卡弗里说,全球股票和固定收益投资在结构上仍然缺乏中国资产配置。随着中国资产在全球配置中的权重逐渐与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相称,这种情况最终会发生变化。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