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颐
为什么有人千杯不醉,有人一杯倒?不喜欢香菜是因为挑食吗?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小基因里,理解基因就是理解自己。尹烨作为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华大基因副董事长,对基因研究有很大的造诣。《伟大的基因》一书是尹烨的新作。在书中,作者不仅解释了基因的秘密,解释了与基因相关的17个主题,而且还解释了人文哲学领域的生命科学,并将生命的哲学融入其中。
基因是“基本因素”
基因理论的起源、发展和未来无疑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作者显然无意写一本基因传记史。他选择以“短、平、快”的方式高效地完成这项工作,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获得一些东西。因此,作者在写这部作品时,通过掌握关键词,每一章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叙述,并尽量避免语言表达中枯燥的学术概念,使用普通读者能够理解的语言。
既然我们谈论基因,我们就应该知道什么是基因。“gene”一词是潘光旦在1930年首次翻译成“基因”,后来成为固定语言,与“音”共“意”,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翻译。DNA、RNA、碱基配对,双螺旋结构...这些都是解释基因常用的专业词汇,大多数读者或多或少都知道这些生物课的基本知识。然而,如果我们仍然感到难以理解,作者总结的这句话应该是相当直截了当的:总的来说,基因是“基本因素”,构成了我们生活活动中最基本的语言,代表了我们生活密码的物质基础,携带了我们生活中几代人保留的信息。
自古以来,我们就不懈地问“什么是人”,直到近百年,人类才开始接近生命的真相。回顾这段历史,从古罗马人体解剖到文艺复兴时期血液循环理论,19世纪末孟德尔豌豆实验,20世纪初遗传物质研究,直到1953年沃森和克拉克确认DNA双螺旋结构,分子生物学时代正式开始。破解了基因的运行机制,就破解了生命的奥秘,揭示了人类的种族、身份、行为、性格、疾病、变异等秘密。
基因有多伟大?群体记忆像指令一样刻在生物基因中。世界上万物的生存规律遵循R-K的选择,R代表速度,K代表容量限制,所有物种的基因都有无限复制和扩张的欲望。从这个角度来看,生物没有高低之分。
人类的基因分布在23对染色体上,影响着我们相关的方方面面。基因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外表、性格和健康。基因能决定什么?比如酒量大,香菜恐惧症, “睡得少,精神好”等等。据说世界上有15%的人患有“香菜恐惧症”,而有些人“没有香菜就没有食物”,这是因为11号染色体上有一种叫做OR6A2的基因。有些人睡不着,有些人睡得少但精神好,有些人失眠。科学研究表明,携带DEC2突变基因的人确实比其他人的正常睡眠时间短1到2个小时。可以看出,生物学是多样的,所以许多“一刀切”的制度规定或公众习惯的概念,并不总是那么正确,更不用说环境、文化、教育、生活习惯等因素会影响个人行为的各个方面,所以,在评价一个人时,我们不能匆忙得出结论。
在各种主题讨论中,作者特别关注的是第五章《性别,原来是一场游戏》。在生物世界中,生存的核心意义是基因传递,性是基因传递的核心要素之一。就基因自我复制机制而言,男性希望自己的基因广泛传播,女性希望有更多的机会选择伴侣为下一代寻找更好的基因。这解释了男女择偶的一些本能行为。与其它物种不同的是,人类有社会选择,而不仅仅是生物选择。除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性别决定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社会学领域人为因素的干扰。妇女维持母系氏族社会的群体生存,妇女占主导地位。在农耕社会时期,男性的力量在生物基础上比女性强大,所以很容易出现男尊女卑的现象,人们希望有更多的男性后代。许多国家的少子化和老龄化趋势与政治文化、经济地位和性别观念有关。
我们从来都不是“一个人”
作者在书中始终传达着温暖的人文关怀。作者除了基因发现和生物进化外,还讨论了疾病的痛苦、生死观念、科学伦理、未来生活等话题。
在人类历史上,有无数的人患有遗传病,甚至霍金、维多利亚女王和其他名人也无法幸免。无痛、渐冻、血友病...一个小的基因突变会使一个生命遭受痛苦。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不断与疾病抗争的历史。如今,随着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即使是“众病之王”——癌症,也即将被赶下“王座”。基因技术和生命科学使人类健康事业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生命不是永恒的。死亡是一个写在基因中的程序。从基因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基因已经延续,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并没有死。从语境的角度来看,即使一个人没有后代,他也可以以其他方式继续下去,正如古人所说,立德立功立言,这就是所谓的不朽。作者在书中引用了海德格尔的名言:“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时,你可以深刻理解生命的意义。“这种色调温暖的感性表达和逻辑的理性推导,在书中增加了这部科普作品的人文氛围。
作者在书中警告我们,人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大”。微生物比人类更有资格成为“地球老板”。细菌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34亿年或更长时间,但我们人类来到地球只有700万年。作者列出了一系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证明人类科学家与微生物一次又一次地战斗,并取得了许多伟大的胜利。然而,作者还指出,在研究微生物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越来越清楚地发现微生物和人类是物种,人与微生物的关系不仅是对抗,而且是合作,而不是竞争,而是共生。作者认为,人类应该感谢菌群对人类生存的贡献。正常人的菌群总量是人体细胞的3到10倍,而肠道菌群的基因总量几乎是人体基因总量的150倍。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人菌共生”的生态系统。
面对严重污染的地球环境,作者认为,今天的许多医疗行为和影响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防治方法,应该从治疗到预防和健康,早期筛查、早期预防、早期治疗为重点,从每个人都可以达到基因检测,可以得到两倍的结果与一半的努力。
有知识,也有趣
虽然《伟大的基因》是一部文字作品,但它也融入了视频作品的表现特征,即以有趣的表达迅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其中,这本书的第11章“菌群,谢谢你真的很棒”特别有趣。为了解释菌群在人类生存中的作用,整个章节分为11个部分,这些部分的本质体现在他们的小标题中,几乎每个部分的标题都来自我们熟悉的古代诗歌,不仅适当和聪明,而且有助于记忆。
例如,“天行健,“菌”子以自强不息”讲述了菌群与人类共存的时间较长。如果一个人活到80岁,呼吸约8亿次,心跳约30亿次;正常人约有40万亿至60万亿细胞;正常人的肠道细菌至少有100万亿细菌。是的,没看错,100万亿。几十亿年前,这些微生物来到地球,见证了生命从简单到复杂的全过程。但是为了“菌”而沉思至今,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想念某种食物。有时候,我们想吃某种食物,但实际上我们肚子里的菌群“想”吃,因为食物富含它们生长所需的培养基。“菌”生我未生,我生“菌”未老”讲述了肠道菌群对胎儿和婴儿的意义。新生儿体内有许多免疫细胞一直在压制婴儿肠道的免疫力,这样婴儿就能长出一肚子“好菌”。在两岁之前,儿童应尽量不要使用抗生素,以免破坏儿童不成熟的肠道菌群。“只愿“菌”心如我心,不辜负相思”说明各种益生菌对人体健康的调节作用。当我们悠闲地躺下休息时,我们的菌群正忙着工作。其中,肠道菌群影响人体70%的免疫功能,属于菌群界的“大哥”。这些菌群有时会紊乱,所以有必要及时补充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和后生元。
总的来说,伟大的基因是一本易于理解的流行科学书籍。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具有科学思想、人文素质和幽默感的科普作家的工作能力。这本书具有丰富的基因知识,不仅探索了人类繁殖、疾病和命运背后的奥秘,而且还为读者提供了实际的生活经验。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