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兴彩
当芯片插入汽车城时,会发生什么反应?4月15日至16日,上海汽车芯谷·全球(首届)汽车芯片产业峰会在上海嘉定区举行。与会者就如何建设中国汽车电子产业高地和上海汽车芯片产业集群进行了热烈讨论。
随着汽车走向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共享化,中国电子半导体行业迎来了难得的升级机遇。在汽车电子“核心风向”的指导下,北斗星通、扬杰科技、中微半导等多家芯片公司积极进入汽车电子,开拓“核心业务”。
车城开启“核梦”
“目前,汽车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巨大变化的时代。软件定义汽车正在深刻改变行业模式。汽车已经从功能产品转变为智能终端,芯片已经成为汽车的关键核心。”至于嘉定区举办峰会的原因,嘉定区党委书记陆方舟在演讲中表示,在一定程度上,谁占据了汽车芯片产业创新的高地,谁就有主动和发言权发展未来的汽车产业。
当汽车加上半导体时,嘉定有信心率先突破汽车芯片领域。数据显示,上海嘉定作为国际汽车城,聚集了4300多家汽车相关企业,拥有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形成了涵盖研发和大规模生产的半导体产业布局。
对于如何开发汽车芯片,陆方舟,嘉定将紧密围绕建设世界智能网络汽车创新高地,上海汽车“谷”作为汽车芯片行业的关键布局和重要载体,重点关注智能汽车主控芯片、汽车级智能传感器、先进汽车电子等关键方向,坚持市场和政府指导,加强龙头企业,改善创新环境,改善产业生态,努力将上海汽车“芯谷”建设成为全球自动驾驶芯片创新中心和全国半导体产业示范区。
“未来半导体发展战略是以产品为中心,以行业解决方案为牵引,打造双循环格局。”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秘书长叶甜春表示,汽车芯片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取代国外产品,还要根据应用机会建立本土芯片的支撑体系和标准体系,这需要整车厂牵引芯片行业前进,需要更长的时间。
嘉定区的“核心梦想”也得到了上海的大力支持。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唐文康表示,上海将从四个方面促进核心联动:一是加强终端牵引力,鼓励上汽等汽车厂积极参与汽车芯片投资布局,支持联合电子等核心部件企业发挥桥梁作用;二是支持汽车芯片专家组和产业联盟的建立,加强机械厂与芯片厂的合作;三是建立汽车标准公共服务平台、第三方检测认证平台等,建立良好的生态;四是推动本土芯片上车。
在峰会上,嘉定区汽车芯片专家咨询小组正式成立,上汽集团宣布在嘉定启动上汽芯片产业生态基金,总规模60亿元。上汽恒旭合伙人朱家春表示,该基金将主要关注六个领域:功率转换芯片、电源管理芯片、控制芯片、网络芯片、连接芯片和传感驱动芯片。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以来,上汽集团一直投资于地平线、MCU芯片公司等芯片领域。
“一是如何培养中国的Intel,二是如何培养中国的NXP(恩智浦)。”谈到中国汽车芯片的发展,林鑫投资董事长李亚军认为,汽车厂有芯片需求清单,中国汽车芯片联盟有芯片公司清单,林鑫投资将主动桥梁,组织人才团队、资本、商业模式等,帮助实现汽车级芯片的大规模实施。
上市公司汽车芯片业务如火如荼
高通中国董事长孟朴表示:“在过去的十年里,高通一直在进行风险投资,并在汽车行业投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制造商纵向科技等公司。”,高通对无线连接、云和集成智能终端的应用持乐观态度,并积极布局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领域。
北斗星通、杨杰科技、中微半导体等a股半导体公司也对汽车芯片行业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并积极布局“核心业务”。在最近发布的2022年年度报告中,许多公司也透露了“核心进展”。
作为智能驾驶舱的第一梯队成员,北斗星通表示,2022年,公司推出了基于高通8155平台的下一代智能驾驶舱,实现了长安UNI-T明星车型的定点和开发交付,整合了DMS\360驾驶舱增强产品CV-BOX,实现了奇瑞平台的定点,实现了哪吒等汽车制造新力量的优质车型项目的定点。获得红旗5G+高精度定位项目的公司高精度定位产品。2022年,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收入达到19.85亿元,同比增长2.5%,排除并表因素后收入增长38.4%。
中微半导在3月份接受机构调查时透露,公司于2022年第三季度发布了车辆级MCU(微控制器),下个月实现销售收入。在去年三个晶圆和十几个材料号的基础上,公司今年将瞄准车身控制领域,开发计算能力更大的M4核心车辆级MCU。
北京君在年报中表示,2022年,公司汽车规级S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芯片)和汽车规级DRAM(动态随机访问存储芯片)在全球汽车规级细分市场份额中名列前茅,汽车规级Flash(闪存)芯片市场销量较2021年大幅增长;公司汽车规级LED驱动芯片销售收入持续增长,LIN(一种低成本的串行通信网络)芯片开始向客户送样。
韦尔还表示,该公司增加了对汽车市场的研发投资,推出了新的汽车级PMIC(电源管理集成电路)产品,并与公司的图像传感器产品合作,为客户提供更系统的解决方案。雅创电子透露,作为国内早期布局汽车级电源管理IC芯片设计公司,公司相关产品已通过汽车级认证,成功引进吉利、长城、长安、比亚迪、现代、一汽、起亚、克莱斯勒、大众、小鹏、威莱等厂家,通过Tire1或Tire2实现批量供应。2022年,公司自研IC销售额为2.21亿元,同比增长206.89%。
杨杰科技预测,公司2022年净利润10.61亿元,同比增长38.17%。业绩增长主要是因为汽车电子先后得到国内外多家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认可,并逐步开始批量交付整个系列产品。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