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妍
“我以基金经理的名义买了它,但为什么它也是他管理的产品呢?我买的这个产品的收入差别这么大?”自今年年初以来,许多“拖延”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业绩差异较大,部分业绩差异超过40个百分点。在这方面,基础人士相当困惑。业内人士分析,这种情况可能与基金投资范围、投资策略等因素有关。
截至2月底,公募基金数量已达10600只,投资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基金就像大海捞针。业内人士认为,基金数量的快速扩张与基金公司的大规模指导密切相关。当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时,“减法”势在必行。
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业绩差异很大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4月14日,今年以来,85只主动管理型股权基金涨幅超过30%(分别计算不同份额)。在领先的基金经理中,很多人都有“拖延”的情况,他们管理的产品业绩差异很大。
以目前收益率排名第一的诺安积极回报为例,该基金由蔡松松管理,自今年以来增长了66%。然而,由蔡松松管理的诺安今年只增长了24.1%,与前者相差约42个百分点。
此外,文仲阳管理的招商体育文化休闲今年涨幅近52%,但他管理的招商境远同期涨幅仅为5.4%,涨幅相差46个百分点;方建管理的银华集成电路今年涨幅近39%,同样由他管理的银华乐乐同期损失2%以上,其他基金涨幅不超过15%。
“一拖多”分散基金经理的精力
汇成基金研究中心人士认为,“拖延”基金经理产品业绩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基金产品投资策略不同,如基金投资范围不同的基金合同。
以文仲阳管理的招商、体育、文化、休闲、招商为例。前者是专注于媒体行业的主题基金。今年以来,文化媒体行业走强,相关主题基金在业绩上也表现出较大优势。招商远是全市场选股的均衡产品,投资行业分布广泛。从今年以来的业绩来看,两种产品差异很大。
汇成基金人士还表示,一些基金经理也可能根据扩大能力圈的考虑,对不同的在管基金采取不同的投资理念和风格策略进行差异化管理。当然,除了不同的投资策略外,还可能有其他原因。例如,产品前基金经理离职后,基金业绩暂时不反映新基金经理的管理收入;部分基金产品由基金经理的整个团队共同管理,基金依赖基金经理的个人决策比例较小。
“总的来说,由于人们的精力有限,特别是对于积极管理股权基金经理,如果涉及到不同的投资策略,很容易管理多种产品。”一家基金公司的营销部门说。
克制追求规模的冲动
业内人士认为,基金经理管理产品“一拖多”的出现也与基金公司规模导向下的过度发行有关。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基于赚取管理费的商业模式,基金公司对规模扩张有自然的需求,但一旦发行过度,缺乏收益感的投资者会质疑基金公司甚至整个行业。”。
即使不是牛市,很多管理多种产品的绩优基金经理也没有停止发行新基金。上述人士表示,由绩效基金经理命名的新基金往往更容易发行,当“旧基金”的阶段性业绩难以改善时,基金公司会选择新基金来吸收资金。此外,渠道方也倾向于新发基金,因为新发基金可以收取更多的费用。因此,基金公司与渠道一拍即合,导致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愈演愈烈。
早在2020年4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就在《基金经理兼任私募股权资产管理计划投资经理工作指引(试行)》中表示,基金经理应“原则上不超过10只公募基金和私募股权资产管理计划数量合理分配同一基金经理管理”。
中国证监会去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公开发行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还指出,指导基金经理和基金销售机构牢固树立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营销理念,实践“反向销售”,积极拓展可持续营销。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年初以来,许多著名的基金经理开始“做减法”,卸下对部分产品的管理。例如,前海开源基金的曲扬不再是前海开源医疗保健的基金经理。”在积极股权产品的基金经理‘减轻负担’后,他们可以更多地做好投资。基金公司不应过分依赖基金经理的声誉,并经常新发行。”一些基金行业的研究人员说。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基金公司如何克制追求规模的冲动,创造真正可识别的产品,赢得投资者的尊重,是整个行业必须认真思考的话题。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