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一批“硬科技”企业在科技创新板上市
◎记者 宋薇萍
4月19日,上海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放权放松刺激科技创新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引领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推出了18项放权放松措施,推动一批“硬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委员会上市。《若干意见》自2023年4月20日起生效,有效期至2028年4月19日。
上海市科委主任罗大金表示,《若干意见》是为了进一步“放松”和“解除”,将科技创新的“独角戏”变成“合唱”,更加注重促进整个链的整合,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创新加快产业化作为有机整体,加快科学家、资本、企业、政府支持创新资源优惠配置的形成。
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
科技创新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等“硬件”的支持,还需要系统等“软件”的保障才能取得突破。《若干意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高校、企业、新研发机构、科技人才等创新主体感受深厚、“绳”紧密的关键环节,提高政策供给和创新服务水平,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薄弱环节,努力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从五个方面提出18项改革措施。
受访者认为,在18项措施中,增加科研人员激励的措施含金量最高。
《若干意见》明确规定,上海应提高财政科研项目资金中间接成本的比例,并在扣除设备采购费用后,按不超过项目直接成本的一定比例进行验证。
其中,间接成本比例最高可达60%的软件开发、软科学研究和基础研究项目;其他项目间接费用的比例最高可达40%。项目承担单位可以将所有间接费用用用于绩效支出,并倾向于具有突出创新绩效的团队和个人。扩大劳动力支出范围,允许项目用人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补贴和住房公积金纳入劳动力支出科目。
上海科学研究所科技创业研究办公室副主任金爱民告诉记者:“上述措施对‘硬科技’单位的研究人员非常有吸引力,特别是一些中央在上海单位的研究人员过去受到许多激励限制。现在项目的直接成本优化和间接成本比例的增加意味着研究人员的激励将上升。”。
金爱民表示,下一步,以项目为中心,进一步简化和下放科研资金管理,实施以信任、绩效为导向、诚信为底线的合同管理,将大大提高创新主体的收益感。
加强“科创企业上市培育库”建设
为了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动力,《若干意见》也采取了一系列放松措施。例如,为了优化国有企业的业务绩效考核机制,上海将完善国有科技创新企业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实施更灵活的股权和股息激励。
下转2版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