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越
根据2022年上市券商年报,场外衍生品业务已成为券商收入的重要增长点。在业务规模方面,2022年,券商场外衍生品新增名义本金83084.75亿元,同比下降1.13%;名义本金规模为20868.2亿元,同比增长3.48%。
业内人士认为,经纪传统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定向自营投资业务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在场外衍生品业务中,经纪通过为交易对手提供风险对冲和资本中介,可以避免单边下行和底部冲击市场风险,成为近年来经纪业务的大力布局。
根据年度报告数据,由于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龙头券商衍生金融资产的规模大幅增加。具体来说,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证券三家证券公司的衍生金融资产规模分别超过100亿元,分别为363.89亿元、177.92亿元和157.88亿元,分别比2021年底增长17.38%、22.16%、3.42%。其中,中金公司2022年持有的场外衍生品交易对冲头寸股权投资为1091亿元,同比增长0.66%,比2021年底增长4.5个百分点。
申万宏源衍生金融资产规模也处于行业前列。2022年衍生金融资产规模81.97亿元,同比增长192.75%。2022年广发证券场外衍生品业务发展明显,2022年公司作为一级交易商 柜台市场新发产品1.5万件,新发产品4055亿元,同比增长123%,场外业务应收保证金同比增长694%。
不仅是头券商的不断布局,很多中小券商的场外衍生品业务也迎来了爆炸性的增长。特别是长城证券可谓“突飞猛进”。截至2022年底,它拥有近1亿元的衍生金融资产。虽然规模小,但同比增长80.93倍,排名行业第一。长城证券表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引入量化系统,不断丰富利率衍生品的投资策略。方正证券2022年新增名义本金77.39亿元,同比增长192.36%;场外期权业务新增名义本金31.56亿元,同比增长211.86%。
瑞银证券非银行金融分析师曹海峰预计,衍生品可能成为未来十年券商业务增长的新亮点。预计2030年国内券商衍生品业务可能发展到成熟阶段,基准情况下衍生品业务相关利润对行业总利润的贡献比例可达15%左右。
“从长远来看,场外衍生品业务有逐步增加经纪利润贡献的趋势,但这也与监管政策支持和场内相关金融工具的丰富性有关。”招商证券相关人士表示,对于经纪公司来说,衍生品业务需要竞争综合实力,对经纪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系统支持水平和业务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