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雨琪
2022年,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逐步回归本源,进入规范有序发展的新阶段。根据中国证券协会的数据,2022年底,证券公司公募基金(含大型集合)和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比例大幅增加,达到40.80%,首次超过单一资产管理业务的比例(39.62%)。
2022年,招商资产管理加快主动管理转型。截至年底,已完成7个大型集合产品的公开发行改造。年底,公开发行的大型集合产品规模达到370.60亿元。2023年1月,中国证监会受理了公开发行许可证申请。海通证券资产管理公司也积极推进大规模集合公众参与改造。目前,中国证监会批准了17种产品,初步形成了产品风险水平由低到高、持有期差异化的公开发行产品矩阵。
自2022年以来,许多证券公司积极推动资产管理子公司的成立,并申请公开发行基金许可证。截至2022年底,证券行业共有20家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证券公司或资产管理子公司持有公开发行基金许可证,管理公开发行基金(包括大型集合)业务规模超过6000亿元。
在公开发行转型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提出了“二次创业”的战略规划。东方证券董事长金文忠在2022年年度业绩会议上表示,未来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将始终坚持“客户利益第一”的经营原则,坚定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努力打造平台、多元化、市场化体系,打造资产管理行业的旗帜和基准。
受股市波动影响,2022年证券公司业绩普遍面临压力,资产管理业务也面临规模缩水和业绩下滑的困境。根据中国证券协会数据,截至2022年底,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合规受托资金规模9.76万亿元,同比下降9.69%。
从管理规模来看,华泰证券资产管理和国泰君安资产管理分别为4796.14亿元、4333.65亿元;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招商证券资产管理和东证资产管理紧随其后,分别为3654.17亿元、3171.34亿元和2847.52亿元。其中,国泰君安资产管理规模逆势增长,增长率为12.80%。
随着2022年上市证券公司年报的逐步披露,资产管理业务业绩排名表也浮出水面。总体而言,与2021年相比,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前十名变化不大。其中,中信证券净收入超过100亿元,排名第一;广发证券净收入接近90亿元,排名第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主导效应”一直非常明显。仅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就占整个行业收入的近一半。
Choice数据显示,33家证券公司披露了2022年年度报告,实现了资产管理业务费用净收入406.82亿元。其中,中信证券净收入109.40亿元,超过20亿元,位居行业第一;华泰证券、东方证券、海通证券排名第二,净收入超过20亿元。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