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晓菲
“脚踏实地,大胆探索,努力走出成功之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29日视察大连商品交易所时的信息。
从1993年11月18日正式开业到现在进入“30岁”,大型商业研究所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基本宗旨。经过30年的探索和发展,逐渐从单一封闭的农产品期货交易所发展成为多元化、开放的综合衍生品交易所,在保持粮食、矿产、能源等初级产品的价格稳定、帮助提高实体经济稳定性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共第二十届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稳定、稳步改进”、“稳步扩大规则、监管、管理、标准等制度开放”。这为期货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提出了一个新的时代主题和发展方向。
站在国际舞台上,如何讲述中国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故事?如何演奏“中国质量”和“中国价格”的运动?《上海证券日报》最近采访了大型商业研究所,从大型商业研究所的角度展望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和未来。
在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货市场具有独特的市场机制和经济功能,可以在服务优质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确保初级产品供应安全;二是促进国家统一市场建设;三是提高宏观经济稳定性;四是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优化升级;五是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和韧性。
经过30多年的风雨,中国期货市场逐渐成为支持实体企业有效管理价格风险、提高中国重要商品价格影响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
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国内期货市场成交量为67.68亿手,占全球成交量838.48亿手的8.07%。其中,国内商品期货和期权交易量为66.16亿手,占全球商品期货和期权交易量91.53亿手的72.3%,较2021年上升2.5个百分点。在品种方面,2022年在中国上市了16个新品种,包括2个期货品种和14个期权品种。截至2022年底,共上市期货和期权品种110个,其中商品类93个(期货65个,期权28个),金融类17个(期货7个,期权10个)。
从新的起点,期货市场将如何进一步服务于中国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大型商业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期货市场具有独特的市场机制和经济功能,在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帮助保证初级产品供应安全。期货市场起源于农产品风险管理,在服务初级产品供应安全方面具有天然基因。引导农业种植,调整生产计划,促进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对冲稳定的生产、供销关系,促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新形势下,可以利用期货机制增强经济循环动力,充分发挥大市场优势,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整合国内产业实力,利用国内外期货、现货市场,扩大海外商品来源、渠道、网络和储备,提高海外资源保障能力。
二是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支撑,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是统一大市场的有机整体。以先进发达的交易平台、交割网络、信息网络和服务体系为骨架,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本结构;通过期货交易形成指定地区和标准商品的期货价格,关联不同地区和质量的现货价格,构建国家一体化、科学合理、有机联动的“价格网络”,更好地发挥价格指导作用;通过高质量、高标准的期货标准,引导企业提高生产质量,辐射带动现货质量标准;利用信用水平高、科技管理水平强的期货交付仓库,引领仓储物流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是增强宏观经济稳定性。宏观经济稳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宏观经济稳定以供需平衡为基础。期货市场可以提供长周期、持续的未来价格信号和风险管理工具,更好地促进未来的供需平衡。工业企业充分有效地利用期货市场,有利于跨周期管理和反周期调整。宏观管理部门通过观察和分析期货市场,可以预测和预测经济发展趋势,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好地促进金融与实体、产业上、中、下游、不同地区各种资源要素的平衡发展,巩固宏观经济稳定的内在基础。
四是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优化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是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期货市场在维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广泛联系上下游千厂万企。期货交易所利用中央竞争对手机制,公平维护买卖双方利益,避免现货市场绩效效率低、维权成本高的问题,有效维护产业链稳定。以期货价格为基准,买卖双方达成基差贸易协议,大大降低现货议价成本,促进双方长期稳定合作。通过发展期货市场,加强开放,形成代表中国企业合法利益的期货价格,不断增强国际贸易定价的影响力,促进产业向价值链上游攀升。
五是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和韧性。企业强,经济好,有竞争力的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风险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价格和供应的不确定性。通过期货交易,企业在购买原材料期货的同时,销售中下游产品期货,锁定生产加工收入,全面提高抗风险能力。通过期货套期保值等交易模式,可以稳定交易对手和货源。利用期货市场,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管理供应链,降低库存成本,振兴库存资产,通过仓单交易、仓单融资等业务增强企业活力。
确保粮食安全 提高期货市场服务农业和农村发展能力
多年来,大型企业不断优化和完善“保险+期货”模式,从“价格保险”到“收入保险”,从“种植环节”到“种植组合”,从“分散”到“县覆盖”,从“单一支持”到“多力”,“保险+期货”模式升级已成为金融业帮助农业风险管理,创新解决中国小型农业经济下农民收入保障问题的有效手段。
全面推进农村振兴是新时期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期货市场正以实际行动参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牢牢把饭碗放在自己手中,服务农村振兴。
大商所是中国第一家倡导“保险+期货”服务“农业、农村、农民”新模式的交易所。2015年,辽宁省锦州市义县推出的第一个“保险+期货”,开启了期货市场深度培育“保险+期货”模式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新篇章。
多年来,大型企业不断优化和完善“保险+期货”模式,从“价格保险”到“收入保险”,从“种植环节”到“种植组合”,从“分散”到“县覆盖”,从“单一支持”到“多方合力”,“保险+期货”模式不断升级,从单一试点到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农民积极参与,成为金融业帮助农业风险管理、创新解决中国小农经济下农民收入保障问题的有效手段。
截至2022年底,大型企业在“保险+期货”模式下投入约11.66亿元,引导70家期货公司、12家保险公司和10家商业银行开展962个“保险+期货”项目,实现16亿元以上补偿,惠及全国170多万农民。
谈到下一阶段服务农村振兴的理念和重点,大型商业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型商业研究所将继续提高期货市场服务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能力,不断发挥期货市场的积极力量。
一是优质农产品工具供应,促进商品和中小商品定位、传统品种、战略品种和新兴品种布局,扎实准备干辣椒、乙醇期货,继续推进茶籽期货研发,通过“小品种”服务农村振兴,帮助区域经济发展“大文章”。
二是全面提高品种功能水平,不断优化上市品种合同规则和交付数据库布局,推进玉米交付质量标准调整方案和鸡蛋期货地点贴纸调整方案设计,推动市场曲线前的风险防范和品种优化。
第三,努力促进市场建设,提高质量和效率。通过不断优化“农业保险计划”,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利用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形成综合效应,充分发挥“保险+期货”在金融农业支持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企业风格计划”等特色服务品牌,加强和引导农业相关企业参与氛围。
四是扎实做好定点帮扶工作,为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大连市普兰店区安波街米屯村、庄河市桂云花乡横道河村做好帮扶工作,通过产业帮扶、消费帮扶、教育帮扶等方面帮助农村振兴。
稳字当头 以市场为导向,为大宗商品提供稳定的服务
在稳定的主要基调下,大商继续加强一线市场监管,通过努力提高市场运营质量,促进流通,拓宽市场服务渠道,深化与实体的多层次对接,全面帮助期货市场功能,以市场化的方式有效维护大宗商品供应稳定。
大企业作为国家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致力于维护中国期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探索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成功之路,围绕“打造规范、透明、开放、充满活力、坚韧的资本市场”的总体目标。
2022年以来,国内外初级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在百年变化叠加全球疫情、加快地缘政治经贸格局重塑的背景下,对我国初级产品供应稳定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这方面,在稳定的主要基调下,大企业继续加强市场监管,通过努力提高市场运营质量,促进流通,拓宽市场服务渠道,深化与实体的多层次对接,全面帮助期货市场功能,以市场方式有效维护大宗商品供应稳定。
一方面,充分发挥一线监管作用,确保市场安全稳定运行。严格重视期货市场的全面监管,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建立健全交易所综合风险管理体系,加强监管体系等数字监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监管效率。通过加强严格的监管氛围,有效维护市场的稳定安全运行,引导资源配置稳定有效的价格信号,促进企业的持续生产、销售和贸易流通,提高产业发展的韧性。
另一方面,努力提高市场运营质量,有效发挥功能,为实体企业提供多层次的期货工具服务。“一品一策”围绕实体需求优化上市品种合同规则。降低企业风险管理成本,如降低套期保值费、免收交付费、落地国债等。深化“一圈两中心”场外市场建设,促进场内场外循环畅通,结合堵点开放。通过“农业保险计划”和“企业作风计划”,加强与实体的分层准确对接服务,促进行业龙头和中小企业充分利用期货工具。
不断展现“中国品质”和“中国价格”的全球影响力
在不断提高适应开放水平的监管能力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市场制度开放,扩大国际品种范围,研究促进海外交易业务,逐步引导海外交易员参与,努力使期货市场成为国家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新发展模式的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提高重要商品的价格影响力。
开放合作是应对全球资源安全挑战,构建全球商品定价新秩序的唯一途径。在此过程中,大企业主动扩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稳步推进中国期货市场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的国际化进程。
2007年,大商所上市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期货迈出了从单一农产品期货交易所向综合衍生品交易所转型的第一步;焦煤、铁矿石等7个期货品种于2013年和2014年上市,2014年底上市期货品种16个,综合衍生品交易所基础进一步巩固;2017年和2018年,豆粕期权上市,铁矿石期货引进海外交易员,大型商业研究所开启了多元化、开放发展的新局面;2020年后,专注于研发20年的猪期货上市,化学期权“花四朵”,油期货和期权对外开放。今天的大商已经上市了21个期货涵盖农业、能源化工、煤矿等重要国民经济领域的品种和11个期权品种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农产品和塑料、煤炭、铁矿石期货市场。
2022年,大商所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2022年9月,大商所允许合格的海外投资者参与铁矿石等14个期货期权品种,进一步丰富了海外机构参与国内期货市场的路径,是期货市场推动高水平制度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12月,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豆油期货、期权同时引进海外交易员。石油板块已成为中国期货市场第一个以特定品种开放的品种板块,大型企业开放的特定品种进一步扩大到11个。
“如今,大商所油料期货已成为国内外运营成熟、功能充分发挥的重要衍生品市场。“上述负责人表示,作为大型企业较早上市的品种板块,油料期货市场多年来运行稳定,功能充分发挥,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大豆1期货为国内大豆提供定价参考、帮助基差收购、“保险+期货”等工业服务;大豆2、豆粕、大豆油期货、期权为大豆压榨行业的许多商业实体提供了管理风险和稳定运行的工具。目前,国内大型粮油企业通过油料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参与豆粕和豆油品种交易的大豆加工厂产量超过全国产量的90%。此外,嘉吉、路易达孚等大型工业企业的海外客户也积极参与中国期货市场。“中国油料期货和期权在国际市场上不断展现‘中国品质’和‘中国价格’的全球影响力。负责人说。
谈到促进期货市场高水平系统开放的下一个计划,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不断提高适应开放水平的监管能力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市场系统开放,扩大国际品种范围,研究促进海外交易业务,逐步引导海外交易员参与,努力使期货市场成为国家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提高我国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提供大型企业规划。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