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贵 李佩瑾
□建立存款流量一致的住户部门资产负债表体系。在系统、深入把握现行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完善我国住户部门资产负债表体系建设,建立存款流量一致的住户部门资产负债表体系,满足多层次资产负债表分析的需要
□从多个角度建立家庭部门的细分。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从收入水平、城乡、生产三个角度实现家庭部门的细分
□创新住户部门资产负债表核算方法。针对我国城市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要形成重点调查,建设考虑库存流量和价格统计、丰富调查项目。高度重视微观调查数据、专项调查数据和网络大数据的应用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网络大数据方法提高数据频率,进行临近预测,提高居民资产负债核算系统的发布频率和及时性
□揭示居民部门资产负债的经济效应。从收入、城乡、生产三个角度,系统分析资产负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资产负债影响因素、资产负债对经济增长、消费者需求和金融稳定的影响
□建立家庭部门债务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家庭部门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编制家庭部门债务风险监测指标,建立家庭部门债务风险压力测试框架
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努力扩大国内需求”、“优先恢复和扩大消费”、“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经济和金融风险”。
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会计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存量及其变化,反映居民部门在某一时间拥有的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以及从期初到期末的变化。它可以了解家庭背景,揭示风险,监测和评估共同繁荣,帮助扩大内需,防范经济和金融风险,促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中国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起步较晚。此外,居民具有微观、广泛、多样性和信息分散的特点。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不适应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需要改进和发展。
1.政府经济治理离不开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
1.找出住户部门的“家庭背景”
居民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的消费和投资是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重要驱动力。资产负债表系统可以提供财务状况、资产配置、融资等关键信息,有利于彻底了解“家庭背景”,准确评价资产负债总量、分布和结构,为政府经济治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提供支持。
2.分析居民部门的经济行为
居民部门内个体多,异质性强,居民部门子部门细分可呈现差异化的居民群体经济行为。从收入、城乡、生产三个角度,可以分析特定居民群体的经济行为:基于收入水平的资产负债表,比较不同收入水平的特点和差异,改变规律和发展趋势,比较城乡资产负债的特点和差异,探索城乡居民投资和负债行为的影响因素;从生产角度细分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调查居民部门生产活动对经济的贡献。
3.分析居民部门资产负债变动的经济效应
受多种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面临不确定性,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稳定增长和风险防范已成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根据家庭部门资产负债表,围绕家庭部门消费者需求变化和债务杠杆波动,探索风险感染传播路径,开展家庭部门资产负债变化经济压力测试,建立家庭部门资产负债经济效应分析框架,有利于预测和应对潜在经济风险,确保经济稳定运行。
4.帮助居民部门防范金融风险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金融创新更加丰富,家庭部门债务风险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风险传播更加迅速,风险原因更加复杂,更难识别和预防风险。居民债务作为平稳消费的主要工具之一,满足了越来越多居民的大规模资产购买和跨期消费需求,有效支持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但住户债务的过度积累会增加宏观经济的脆弱性,甚至导致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根据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居民部门债务风险监测预警制度,编制居民部门债务风险监测指标,服务政府决策,促进高质量发展。
5.促进共同繁荣
新时代新旅程,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促进共同繁荣,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建立初始分配、再分配、三分配协调基本制度安排,形成大中小橄榄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繁荣的目标前进。完善的家庭部门资产负债表,可以提供全面、全面的家庭部门资产负债规模、结构,可以衍生初始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数据,计算家庭部门收入结构、收入差距和发展趋势,方便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引导全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繁荣道路。
二、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存在的问题
1.资产负债表与资金流量表不匹配
自1992年以来,我国资金流量表已编制,2005年利用经济普查资料对1992年至2004年的资金流量表进行了修订。现有的资本流量核算包括实物交易和金融交易,其中实物交易以收入法GDP核算为起点,包括收入分配统计和非金融投资统计。与国际标准《2008年国家账户系统》(2008年版SNA)相比,中国非金融投资记录中的固定资本形成了三种交易项目:总额、库存变动和其他非金融资产的减少和处置,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记录的细节不够,住宅、机械设备、培育性生物资源、知识产权产品等重要交易项目未明确呈现;2008年SNA基本连接,但养老金、金融衍生品和员工股票期权需要进一步反映。与资本流量表相比,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进度滞后。与资本流量表相比,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进展滞后。中国编制了2015年至2020年国家资产负债表和2017年至2019年省级资产负债表。从资产负债表的表格来看,资产负债交易项目已基本连接到2008版SNA。但资产负债表和资本流量表的交易项目不完全匹配,导致部分交易项目缺乏流量或股票数据,也导致会计期间投融资结构的变化。
2.居民部门未能细分
与金融企业部门和广义政府部门明确给出子部门的细分不同,鉴于家庭部门的子部门有多种划分方法,2008年SNA未能明确家庭部门子部门的具体组成,只明确各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划分方法。2025年SNA修订方案明确提出,居民可以根据经常收入、消费和财富分布进行记录,如收入按分位数记录,特别是数据充足时最高记录的10%、5%或1%。收入的主要来源、家庭类型、住房状况或特定人群的年龄也可以分组。同时,家庭间流量和股票交易记录是明确显示收入分配效果的重要途径。根据现有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和学者资产负债研究,居民部门尚未实现二级部门的细分,难以呈现居民部门内部交易,不能详细反映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
3.资产负债统计制度不完善
与金融企业部门和广义政府部门不同,居民部门数量多,覆盖面广,统计难度大。国家统计局在年度《中国居民调查年鉴》中公布了全国居民收支和生活状况的主要数据,并于1990年、1996年和2002年对全国城市居民的财产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但只计算了居民部门的交易流量,没有计算股票。自200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资本流量表编制资本存量表,计算居民部门的金融资产和负债。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对城镇居民家庭的资产负债进行了调查,旨在有效支持家庭部门的资产负债核算。然而,目前的调查有四个问题:一是关注城市居民家庭的整体调查,但对重要人群的关键调查不足;二是对城市居民家庭的调查,不覆盖农村居民家庭,难以形成中国居民部门的整体描述;第三,部分资产负债项目覆盖不完整,特别是城市居民家庭固定资产仅覆盖住宅、商店、工厂等,新兴金融工具覆盖不全面;第四,缺乏价格统计数据。
4.资产负债项目未完全核算
根据现有资产负债表的研究结果,交易项目和会计方法没有严格参照2008年版的SNA标准。一方面,不同研究的会计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会计结果将难以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首先,重要交易项目被忽视,因为他们没有坚持全面的“居民部门生产观”。居民部门的主要活动体现在消费和收入上,非法企业积累的固定资产、库存、信息、计算机和通信产品、知识产权产品等非金融资产未纳入核算。在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中,由于会计方法存在问题,贵重物品、自然资源、员工股票期权等项目未计算。二是新兴资产负债交易项目未核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部门的金融投资范围大大扩大。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计划对养老金、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非股票公开发行基金等新兴金融资产缺乏关注,这些新兴金融资产往往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对监测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5.数据发布存在较长的时间滞存
中国统计部门尚未公布国家资产负债表,资本流量表非金融部分滞后2年,金融交易部分滞后1年。美国金融账户的发布时间是季度末10周后日本资本流量账户的发布时间,初步数据滞后3个月,正式数据滞后6个月。加拿大资产负债表滞后3个月以内。鉴于长期滞后对应用研究的价值有重要影响,住户资产负债表、资本流量表和调和表的滞后时间应控制在1年以内。
三、加快完善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
1.建立存流量一致的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体系
国际国民经济核算的最新发展方向是,住户部门资产负债表制度应涵盖住户部门资产负债表、资本流量表、重估账户和资产负债其他变化的调和表。目前,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已经完成了住户资产负债表体系的建设。在系统、深入把握现有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完善我国住户部门资产负债表体系建设,围绕我国新发展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建立流量一致的住户部门资产负债表体系,满足多层次资产负债表分析的需要。
2.建立多视角的居民部门细分类
根据居民部门的细分,2008年SNA给出了五个主要思路:生产、消费模式、收入类型、参考人特征和人口变化。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居民部门的细分可以从收入水平、城乡、生产三个角度来实现。从收入水平细分的角度来看,前1%是根据收入水平来区分的、5%、10%、25%、50%、75%、95%、99%、每组100%计算居民持有的资产负债存量和流量;从城乡划分的角度,根据城乡划分的角度计算居民的资产负债存量和流量;根据是否生产的角度,区分非法企业居民和一般居民,计算其持有的资产负债存量和流量。
3.创新住户部门资产负债表核算方法
资产负债表系统的准确性取决于源数据的完整性和会计方法的稳定性。针对我国城市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要形成重点调查,建设考虑库存流量和价格统计、丰富调查项目。为了弥补数据缺口,应高度重视微观调查数据、专项调查数据和网络大数据的应用。在此基础上,采用网络大数据方法提高数据频率,进行临近预测,提高居民资产负债核算系统的发布频率和及时性。
4.揭示居民部门资产负债的经济效益
从收入、城乡、生产三个角度,系统分析资产负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资产负债影响因素、资产负债对经济增长、消费者需求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在居民部门资产负债总规模的基础上,设计居民资产负债内部结构和配置效率测量指标,评价安全性和收益;在调查居民资产负债分配的基础上,展示不同居民资产存量差异和家庭流量存量交易,完善共同繁荣的分配政策;在比较城乡居民资产负债的基础上,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协调发展政策,在充分调查家庭资产负债规模和结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索家庭资产负债对经济增长、消费者需求和金融稳定的影响路径。
5.建立家庭部门债务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建立家庭部门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编制家庭部门债务风险监测指标,建立家庭部门债务风险压力测试框架。在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指标方面,明确指标筛选的范围和方向,明确指标水平和隶属关系,建立足够必要的家庭部门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合理性和有效性检验。在债务风险监测指标方面,对测量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并以适当的方法构建监测指标的测量评价模型。在债务风险压力测试框架方面,住户部门债务风险压力测试框架应从经济增长、住房和就业三个领域建立。
(朱启贵是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党委书记、特聘教授;李佩瑾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助理教授)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