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琼斯
由于最新的通胀数据下降,市场担心中国的经济活动很冷,可能会陷入通货紧缩。
在这方面,许多专家表示,总体而言,中国宏观经济开局良好,经济复苏趋势明显。低通胀并不意味着通货紧缩。低通胀或早期反通胀力量不应简单地视为通货紧缩。中国没有系统和可持续的通货紧缩压力。
第一季度通货膨胀下降主要受阶段性因素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3月份CPI同比增长0.7%,低于市场预期的“1%”,核心CPI同比增长0.7%,连续12个月小于或等于1%。;PPI同比下降2.5%,低于市场预期的“下降2.3%”,连续三个月下降。
通货膨胀数据引发了关于中国经济是否会进入通货紧缩的讨论。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部主任傅凌辉最近回应说,今年以来CPI增长的下降主要受季节性阶段性因素的影响。
例如,随着春节后市场需求下降,价格一般下降;部分食品价格下跌,如猪供应充足,节后消费需求下降,推动CPI下降;国际能源市场,特别是原油市场价格整体下跌,推动国内能源价格下跌。
“尽管最近PPI下跌和CPI收窄,但他们面临的大部分压力都不会持续下去。瑞银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王涛表示,PPI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全球需求疲软,3月份海外银行风险导致投资者情绪疲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回调;另一方面,国内房地产复苏和工业活动改善处于初级阶段,对商品的驱动力不强。
最近通货膨胀率较低,这也与经济复苏的阶段有关。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认为,通货膨胀是一个滞后的指标,经济和需求将逐渐传递到通货膨胀。目前,宏观经济仍处于经济复苏的早期阶段,通货膨胀的下降也符合经济传递的滞后特征。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最近表示,经济基本面和高基数导致近期价格下跌。一方面,在稳定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供应能力强,国内生产继续加快恢复,物流畅通保障到位。另一方面,需求恢复缓慢,消费意愿,特别是大宗消费需求恢复需要时间。与此同时,去年3月,国际油价飙升,国内新鲜蔬菜价格反季节上涨,也带来了高基数干扰。
中金公司预计今年CPI同比中心为1.5%至2%,PPI中心可能为-1.5%至0。在CPI方面,猪肉供需格局逐渐正常化,猪肉价格下跌周期可能告一段落,预计价格将环比稳定;需求恢复将继续推动服务、可选产品等核心CPI环比修复;在PPI方面,国内投资恢复将继续提振金属价格。
是否“通缩”并不取决于个别价格指标
事实上,通货紧缩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价格指标的短期下降,而真正的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货币紧缩和经济衰退。宏观经济学中的通货紧缩通常是指由于缺乏有效需求而导致的价格持续下跌。
邹澜说:“目前,我国物价仍在温和上涨,M2和社会金融增长相对较快,经济运行持续改善,与通缩有明显差异。”。
中金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认为,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复苏的早期阶段,需求驱动的通货膨胀正在回升,而不是即将进入通货膨胀。对于通货膨胀的判断,应参考更多的角度和指标。
他的主要判断依据包括:货币供应增长率达到新高,信贷持续改善;第一季度经济增长普遍较快,未来可能进一步修复;当前价格下跌很大程度上受到供应因素的干扰;国内需求驱动的价格和GDP平面下跌指数正在改善。
今年第一季度,金融数据连续超过市场预期。张文朗表示,M1、M2、与去年年底相比,信贷余额、社会金融余额同比增长率等指标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内生信贷需求也可能从低点逐渐恢复。3月,居民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达到9.2%和4.8%,较去年年底有所改善。
中国没有系统和可持续的通缩压力
许多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没有系统和可持续的通缩压力。
目前,中国经济仍在稳步复苏。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确表示,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超出预期,今年经济稳定复苏预期基本实现。预计今年需求侧的改善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出现。从中长期来看,中国不会有通货紧缩的风险。
王涛认为,根据中国经济5%左右的实际潜在增长率,中国的整体产出缺口正在明显缩小,而不是扩大,这意味着中国不会面临持续的通缩压力。
“中国经济不会陷入通货紧缩。”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判断,中国经济正处于疫情后复苏阶段,国内消费和投资正处于温和复苏过程中。第一季度,全社会信贷增长较高,有助于扩大总需求。在进一步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内生动力逐步增强的环境下,中国经济不会陷入通货紧缩的局面。
邢自强表示,与美国主要依靠政策刺激不同,这一轮中国经济复苏更多地依靠内生动力来恢复信心。相比之下,内生复苏的特点之一是劳动力供应和制造业产能恢复略快于需求恢复,有利于保持较低的通胀压力。当全球发达国家被高通胀困住时,中国的通胀形势为决策者提供了足够的政策空间,而无需担心通胀限制。
“随着金融支持效应的进一步显现,消费者需求有望进一步回升,下半年物价上涨可能逐渐回归往年平均水平,全年CPI呈‘U“形势趋势。”邹兰表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总供需基本平衡,货币条件合理适中,居民预期稳定,没有长期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的基础。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