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码”是利用收费率政策的漏洞进行套利。这个问题是支付行业的慢性病,受到监管和严格控制。在支付行业的一些分析师看来,支付行业的整改可能已经开始,未来可能会有更重要的行业信息在不久的将来披露,“合规风暴”将再次升级
◎记者 魏倩
一则公告将两家上市公司推到了风口浪尖,也搅动了沉默已久的支付行业。
近日,拉卡拉、翠微股份(海科融通支付母公司)发布重大公告,披露支付收单业务“跳码”问题,并将涉及的资金退还至待处理账户。
“跳码”是利用收费率政策的漏洞进行套利。这个问题是支付行业的慢性病,受到监管和严格控制。在支付行业的一些分析师看来,支付行业的整改可能已经开始,未来可能会有更重要的行业信息将在不久的将来披露,“合规风暴”将再次升级。
收单违规 股价异动
拉卡拉是“a股支付第一股”,也是第三方支付的龙头公司。
拉卡拉4月18日宣布,公司在收单业务中使用优惠商户的交易费率将部分标准商户交易到清算网络,涉及的资金已按照相关协议退还至待处理账户。
随后,翠微股份19日宣布,控股子公司海科融通在收单业务中使用优惠商户交易率将部分标准商户交易费率送至清算网络,海科融通应按照相关协议分批将涉及的资金返还至待处理账户。
两家公司都表示,重大事项和后续影响仍不确定。请注意投资风险,谨慎决策。
上述公告中提到的相关行为,俗称支付行业的“套码”或“跳码”,是典型的违法行为。
公告一出,资本市场反应迅速。4月19日至21日,拉卡拉股价大幅下跌,短短3个交易日,大幅下跌超过20%。;翠微股价也跌了近15%。
01智库特别研究员于百成认为,两家公司公开承认“跳码”对自己和行业有很大影响。接下来,他们可能会面临退还高额资金、受到监管和处罚,甚至影响后续业务的发展。
追因“跳码”问题
“跳码”问题在支付行业历史悠久,追溯到7年前的“96费改”。
2016年3月,发改委、央行发布《关于完善银行卡费用定价机制的通知》,调整发卡银行、收单机构、清算机构之间信用卡费用的分配结构,对部分商户实施发卡银行服务费和网络服务费率优惠措施。信用卡费率定价机制于当年9月6日实施,被业内称为“96费用改革”。
当时,信用卡手续费率的市场化改革定价是为了遏制收单机构的套利。但这次改革也留下了套利尾巴——标准商户、优惠商户、减免公益商户对应的信用卡费率分别为0.6%、0.38%和0%。如果收单机构在收单交易上报清算网络的过程中,将优惠商户的0.38%费率套用给0.6%费率的标准商户,将获得费率差额。
具体来说,通过某种手段,支付机构可以在后台改变商户类型,根据优惠商户结算标准商户,甚至减少公益商户,获得差额收入。”这实际上是收单机构钻合规管理的漏洞。”一位熟悉支付行业的人士告诉记者,当费用改革实施时,该行业预测“享受优惠率和免费率的行业将成为套利高地”。
于百程表示,“跳码”违反了行业规则,侵犯了发卡行和清算机构的合法利益。
上海一家支付机构告诉记者,这个问题在业内很常见。过去,通过“跳码”套利也是许多支付机构的主要利润来源。
近年来,支付行业一直处于严格的监管和标准化的整改之下,有迹象表明“代码跳转”问题已重新进入监管部门的视野。去年,市场上有传言称,一些支付机构将因“代码跳转”而收到监管机构的罚款。这一次,两家公司透露了这个问题,在支付行业的高级分析师王鹏波看来,无论谣言是否真实,两家公司的公告都表明,行业整改可能已经开始。
记者了解到,自去年以来,许多支付机构都提高了利率。例如,海科融通于2022年7月宣布,根据市场变化,部分特约商户信用卡刷卡费率自8月11日起相继调整,调整后的费率范围为0.63%至1.5%。
业务压力叠加合规问题
“跳码”的慢性病也反映了支付行业面临的经营困难。
根据2022年拉卡拉的业绩预测,预计2022年公司净利润将达到3亿元至4亿元,比2021年下降63.05%至72.29%;净利润为2.24亿元至3.24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同比下降64.58%至75.51%。
拉卡拉解释说,2022年线下商家普遍面临供应不畅、销售下滑、营业时间不确定等多重压力,明显影响运营,甚至难以持续;由于疫情防控措施,公司分支机构和合作渠道的商家拓展受到很大限制。
事实上,近年来,监管部门“断直连”、在上交备付金等连环规范的整改下,支付行业的经营形势发生了逆转。以备付利息和“跳码”套利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支付机构正处于转型痛苦时期。
“经营压力和合规问题仍然是许多支付机构面临的主要困难。现在,支付业务的重点不再依赖于规模和费用。”余百成表示,未来应与场景相结合,扩大客户数量,与生态协调;从支付到细分服务,如商家数字综合服务。
王鹏博表示,总体而言,今年支付行业的产业链结构仍相对稳定,但发展速度正在放缓。从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几条主要业务线的交易规模和数量同比下降。对于仍以手续费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支付机构来说,这些都意味着利润的下降。
然而,一些支付公司在跨境支付中尝到了甜头。根据海联金辉近日披露的2022年年报,公司去年第三方支付服务业务总营业收入8.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2.79%。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