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淙
随着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的发布,出现了科技创新委员会公司深度培育主营业务、积极扩大生产的布局。例如,金迪克、中科星图等科技创新委员会公司第一季度的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以抓住订单、重新研发、促进投资的实际行动,为年度业绩增长储备能源。
从延长周期来看,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自上市以来,2020年至2022年,35家科技创新板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连续三年达到两位数,占2020年以前上市公司数量的16%。值得一提的是,这35家公司中有5家上市时尚未盈利,而现在有4家成功“摘U”。
截至4月21日,科技创新板“千亿市值俱乐部”成员拥有中芯国际、中微公司、寒武纪等9家公司,总市值12186亿元,占整个板块的18%。科技创新板的“龙头雁”在攻克供应链核心技术领域的同时,利用科技创新板平台加快发展,以研发助推创新驱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标杆。
第一季报告“喜色”
数据统计显示,在已披露第一季度报告的科技创新板公司中,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或减少亏损。
以第一季度业绩“大翻身”的金迪克为例,公司当期收入同比飙升751.94%至1.06亿元,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大幅下降至3634.62万元。一方面,一季度流感疫情高发,流感疫苗销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公司大力开展销售活动,2022年第四季度部分受疫苗接种不便影响的用户在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疫苗接种,带动产品销量大幅增长。
根据中科星图第一季度报告,公司第一季度收入2.68亿元,同比增长85.01%;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为512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公司将业绩增长归功于其集团化、生态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通过开拓市场扩大发展规模。
此外,中科星图最近通过再融资筹集了15.5亿元。据悉,相关募集项目GEOVIS Online的在线数字地球建设已经启动。公司将数字地球的应用模式从线下转向在线,实现核心技术的在线转型升级和业务转型升级,创造第二条增长曲线。
一些尚未披露第一季度报告的科技创新板公司在业绩预测中透露了开年以来的业绩。例如,中央控制技术巩固了石化和化工自动化领域的优势,并积极拓展新能源、制药食品和冶金行业的市场。预计一季度营业收入将达到13.75亿元至15.1亿元,同比增长40.09%至53.85%;归母净利润预计为8500万元至9500万元,同比增长41.93%至58.63%。
年报多“亮色”
再来看看2022年的年度成绩单,目前已披露26家科技创新50样本公司的年度报告。结合前期业绩快报,科技创新50样本公司2022年总收入6113亿元,净利润715亿元,占行业总比例50%、62%。其中,90%的公司盈利,70%以上的公司业绩增长,总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44%。多家公司紧跟行业方向,提前布局,新产能不断释放,新签订的订单源源不断,为公司的优质发展保驾护航。
例如,在能源变革的总体趋势下,硅材料领先的全能源得益于光伏装机需求的持续强劲,2022年产销率达到101.16%,营业收入309.4亿元,同比增长185.6%;归母净利润191.2亿元,同比增长234.1%。
再比如,2022年新签订的订单金额同比增长53%,国内蚀刻机龙头企业中微公司卡位晶圆制造关键设备;同时,薄膜设备和蚀刻设备的开发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用于更先进的微观设备工艺。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46.4亿元,同比增长52.5%;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15.7%。
作为科技创新的“先锋”,上述公司去年总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228亿元和206亿元,同比增长率达到18%。
发展显示“成色”
根据年报和业绩快报数据,科技创新板35家公司近三年净利润增速超过10%。这些公司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平均达到61.3%,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平均达到157.7%。
尽管一些公司以前净利润基数较高,但通过卡供应链的关键领域,研发和扩大生产推动业绩持续增长。典型代表是晶圆OEM领先的中芯国际。2022年,公司业绩创历史新高,收入和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达到495亿元和121亿元,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67%。
在上述公司中,已有4家上市时尚未盈利的公司成功“摘除U”。例如,由于公司半导体IP授权业务和一站式芯片定制业务的增长,公司在2022年年报披露后成功“摘除U”的半导体IP供应商芯原股份获得26.8亿元收入,同比增长25%;净利润7381万元,同比增长455%。
R&D是跨越式发展的积累动能。2022年前三季度,上述35家高成长公司总R&D投资105亿元,平均每家公司投资3亿元以上,较去年同期增长135%。根据22家已披露年度报告的公司的研发支出数据,研发支出平均占收入的11%以上,其中芯原股份、中科星图、中微公司、心脉医疗、易瑞科技等5家公司的研发支出占15%以上。
科技创新委员会为高成长创新企业开辟了直接融资渠道。除IPO融资外,许多公司还通过再融资继续获得资本支持。据统计,上述35家公司通过首次募集947亿元,23家公司发布了再融资计划,共计636亿元,其中20家公司的再融资申请已注册生效。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