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陆海晴
5月8日,a股银行股全线爆发。据天天基金统计,2025年金信智能中国在数千只混合型基金中以3.81%的估计净值增长排名第一。显然,这只基金已经重新开始了银行业。争议随之而来。为什么名字中含有“智能”的基金重仓银行股?许多投资者称之为“无法理解”。
事实上,近年来,投资者很难从基金的名称甚至基金合同中看到基金的投资方向。业内人士建议,基金公司应与投资者明确沟通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不要让基金成为“盲盒”
争议颇多 “智能”基金重仓银行股
许多投资者对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金信智能中国2025混合评论区感到困惑。
一些投资者问:“这个名字包含了“智能”这个词。为什么几乎所有的银行股都存在?”有趣的是,当3月份人工智能概念股走红时,一些投资者评论说:“根据‘智能中国’的布局,这是业内最尴尬的基金经理。”
从金信智能中国2025年混合头寸来看,截至第一季度末,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光大银行、工业银行、上海银行、万和电气等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几乎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已连续多年重持银行股。早在2018年第一季度末,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就有9只银行股,此后继续高配置银行股。
金鑫智能中国2025混合是否构成风格漂移?根据基金季度报告,金鑫智能中国2025混合投资目标如下:基金重点投资未来经济发展提供智能生产、设计和服务企业,重点包括智能机器、智能可穿戴、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电网和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深度整合,具有比较优势。
从基金股票投资策略来看,基金资产将主要投资于智能中国2025 根据经济发展变化,主题证券继续跟踪相关行业最新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发展,动态调整基金涉及的行业和企业。
上海一位基金研究员表示,无论基金是否有风格漂移,这样的名字确实给投资者选择基金带来了麻烦。一般来说,很少有投资者会将智力与银行业联系起来。
出现了“盲盒” 投资者无所适从
金鑫智能中国2025年的混合并不是一个孤独的例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基金持有相当集中的头寸,成为细分行业的主题基金。例如,蔡松松管理的诺安增长混合公司以其重仓库半导体而闻名。该基金净值锐度高,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张。
这些基金的头寸相对集中,投资者无法从其名称中识别投资范围。然而,由于基金头寸相对稳定,或通过头寸和净值趋势,投资者可以将其贴上“行业”基金的标签。然而,一些基金采用押注方式,但投资者很难理解“葫芦里卖什么药”。
以消费增长混合基金为例,该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为申银万国消费品指数×80%+中证全债指数×20%来自爱尔眼科、迎驾贡酒、泸州老窖、贵州茅台等第一季度末基金十大重仓股。
各种证据表明,这是一只纯粹的消费行业基金。然而,该基金已悄然调整了其头寸方向。具体来说,4月3日,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板块领涨,当日人工智能指数涨幅4.12%,当日净值涨幅超过5%。4月28日,AI概念股全线大幅上涨,当日净值涨幅超过7%。
显然,消费增长基金重仓AI相关概念股。上海一位基金研究员直言不讳地表示,一些投资者可能想购买消费行业基金,但他们“空头”。
界定清晰 只有这样才能明确产品的特点
“一些基金‘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也应该停止。基金业绩基准和基金名称是投资者选择基金的重要起点,任何基金都应符合基金合同的规定。上述基金研究员表示,基金公司可以根据公司的产品布局需求,将部分基金建设成细分行业主题基金,为投资者提供配置工具,而不违反基金合同。但前提是要与投资者明确沟通基金的具体投资方向,让投资者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因为极端风格的基金净值往往波动较大,容易诱导投资者“追涨杀跌”。
“如果基金定位主要投资于新能源基金,一旦基金经理更换,基金投资范围发生变化,应及时向投资者反馈。”一家基金公司的产品总监提醒说,目前的基金产品数量已超过1万种,基金公司应明确其基金产品的特点。
产品总监表示,如果基金经理本身是行业轮换玩家,头寸相对集中,一方面,建议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行业轮换标签”,单一行业标签容易误导投资者,因为基金投资行业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基金经理也应及时解释当前行业选择大比例配置的原因。
“混合股票和债务,FOF、在投资和解决方案策略方面,更重要的是建立具有明确风险和回报特征的产品。”汇天福基金总经理张辉认为,在基金产品方面,需要做的工作是进一步明确界定底层资产,明确产品基准,强调风格的清晰稳定。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