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奎
银行业的上涨仍在继续。5月8日,银行指数(申万一级分类)上涨4.17%,“五一”假期后3个交易日上涨8.07%。
其中,大型国有银行的股价表现尤为突出。大型国有银行指数(申万二级分类)收盘上涨6.44%,3个交易日累计上涨14.03%。中国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三家大型国有银行的股价(复权,下同)创历史新高。
然而,银行业并没有普遍上涨,股票表现也有所不同。许多市场参与者认为,大型国有银行是“探索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直接受益者,具有股息高、估值低、业绩稳定的特点。目前的总体估值低于其他类型的银行,预计未来的估值水平将进一步上升。
三家国有大型银行的股价创历史新高
沉默多年的大型国有银行股价终于爆发了。根据Choice数据,截至5月8日收盘,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收盘价分别为4.49元、3.89元和5.93元,均创历史新高。
大型国有银行继续走强,推动银行业整体走高。昨日,银行指数收盘4.17%,在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中排名第一。其中,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和西安银行收盘涨停,中国银行和中信银行实现了近8年来的首次涨停。根据龙虎榜的数据,昨天有三家机构购买了中国银行,总收入超过4亿元。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告诉《上海证券报》,银行业近期大幅上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银行业整体估值和机构头寸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估值修复空间;二是近期“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概念升温,相关股票上涨较多,银行业“标题”股票上涨尤为明显。
第一季度国有银行业绩超出预期也成为股价上涨的有力支撑。根据民生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2023年第一季度国有银行营收呈现边际改善趋势,表现超出预期,主要动力来自非息收入的亮眼表现。此外,第一季度息差略有压力,但随着重定价影响的消退和零售信贷需求的复苏,息差收窄压力有望缓解。
第一季度,公募基金在银行业持仓比例为6.63%,仍处于低配置状态。然而,银行股最近的持续上涨也吸引了机构增加头寸。“五一”假期后三个交易日,银行指数主要资金净流入约63.93亿元,在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指数中排名第一。
银行业表现分化
银行股估值整体修复,但板块内部表现分化,大型国有银行涨幅明显占主导地位。近三个交易日,大型国有银行指数上涨14.03%,明显强于其他类型的银行股。
目前,大型国有银行的整体估值水平仍低于其他类型的银行。根据Choice数据,截至5月8日,大型国有银行的PB(市盈率)和PE(市盈率)分别为0.65倍和5.62倍,均低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
延长时间线,第一季度银行业内部表现分化已初见端倪。国盛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2023年第一季度银行股表现分化较大,传统机构重仓银行股表现强劲,低估值银行股反弹,个股估值水平收敛。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