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黎灵希
盈利能力是否主要取决于非经常性损益、可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如何提高盈利能力。。。2022年年报披露季已经结束,可持续经营能力已成为交易所关注的焦点。截至目前,近50份直接指向上市公司的持续“造血”能力已发布100多份年报查询函。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虽然200多家上市公司交出了2022年的盈利成绩单,但扣除后的净利润处于亏损状态。依靠政府补贴和出售资产已成为这些公司扭亏为盈的重要手段。
近30家公司通过政府补贴“翻身”
深天马A连续两年亏损,2022年盈利。2022年,深天马A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13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扣除后净利润大幅亏损13.89亿元,较2021年进一步扩大。
仔细看看深天马A的年报,政府补贴是扭亏为盈的关键。报告期内,在深天马A总损益约15.01亿元的非经常性损益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贴高达14.35亿元,占95.6%。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近30家a股公司依靠政府补贴实现了利润的大“翻身”,与深天马A一模一样。
瑞丰光电是LED包装方案和产品提供商,连续两年依靠政府补贴“补贴”业绩。2021年和2022年,瑞丰光电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716万元和1372万元,扣除非净利润分别为-1970万元和-6078.7万元。同期,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贴分别达到1.29亿元和9252.8万元。
江苏四维咨询集团首席顾问、财税审计专家刘志耕认为,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政府补贴解决燃眉之急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对此寄予长期希望,更不能完全依赖上市公司。
瑞丰光电在2022年年度报告中表示,如果公司未来一年不再具备相关优惠政策的补贴条件,公司将存在因政府补贴收入减少而影响公司利润水平的风险。公司将通过增加产业整合,不断增强技术实力,完善内部控制,全面提高盈利能力,减少对政府补贴的依赖。
一些公司匆忙出售资产“续命”
非营运资产处置损益是一些公司实现净利润转正的重要手段。以机器人为例,2022年扣除非营运资产后,公司净利润亏损6.13亿元,但母公司净利润4465.1万元,一举摆脱了连续净利润亏损的困境。
在此背后,非流动资产的处置是“不可或缺的”。
2022年12月,机器人宣布将以10.7亿元的交易价格转让全资子公司苏州新施诺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新施诺”)65%的股权。后者的主要资产是韩国SY的100%股权和一些专利和技术。当时机器人收购SY100%股权不到两个月。
对于资产销售,机器人给出的理由是深度绑定战略投资者,为苏州新承诺的未来发展引入资源。该交易为2022年机器人的业绩增添了不少色彩。
除政府补贴外,2022年机器人的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自沈阳新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60%的股权,以及苏州新施诺65%股权转让确认的投资收益,约5亿元。
巧合的是。2022年,高鸿股份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9.78%,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5.46%。高鸿股份通过出售资产继续盈利增长。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高鸿股份连续三年亏损,扣除后净利润亏损逐年扩大。2022年,高鸿股份扣除后净利润亏损2.77亿元。
高鸿此前透露,2022年,公司将大唐高鸿智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部分股权转让给最大股东电信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确认非经常性损益约3.24亿元。
“出售资产只是权宜之策。”刘志耕告诉记者,对于长期依赖出售资产实现盈利的上市公司,应考虑尽快通过正常的经营活动或改变经营模式、拓宽经营渠道渡过难关。
询问密切关注可持续经营能力
长期以来,上市公司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一直受到交易所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9日下午4点,已有近50封年度报告询价函关注被询价公司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在这些被询问的上市公司中,大多数是连续几年扣除非母公司净利润为负的企业。
例如,乐凯新材料依靠非经常性损益连续两年盈利。根据年报,乐凯新材料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501.35万元,扣除后净利润为-115.81万元。对此,深圳证券交易所在2022年年度报告询价函中拆除了公司各项业务的表现,重点关注信息防伪材料业务和精细化工材料业务毛利率的下降,要求公司进一步说明盈利能力是否提高,可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ST星去年刚盈利,今年第一季度亏损,业绩波动也引起了交易所的关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的询价函要求公司解释2022年净利润从亏损转移的原因和合理性。
鉴于2023年第一季度ST星的净利润继续为负,深圳证券交易所要求公司解释净利润的下降趋势是否会继续,持续经营能力是否没有实际提高,并采取措施提高盈利能力。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