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奎
5月18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上海证券日报》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将在智库信息、高端培训、人才培训、BBS活动、品牌沟通、资源嫁接、平台互动等方面开启国际一流商学院与媒体平台合作的新篇章,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中国资本市场的优质发展。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前身”中欧管理中心(CEMI)深耕中国这片沃土已有40年的历史。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洲理事、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全球总裁埃里克·科尼埃尔在签约仪式上表示,中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合作必须是中欧未来发展的主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上海证券报的关系也是如此。他们将继续加强合作,互利共赢,最终取得相互成就。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所主席王洪在讲话中表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上海证券报资源共享、互补优势、展示优势、国际平台和品牌、全球网络和专家资源、全媒体渠道、专业编辑团队、深度培育中国资本市场经验和资源,智库建设、项目研究、指数研发、信息发布、上市公司、金融机构高管高端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影响力、服务和竞争力,共同举办创意、创新、高度、深入的专业论坛,提供综合品牌服务,挖掘品牌文化,提升品牌价值,帮助中国优秀企业、企业家和品牌走向国际舞台。
王宏表示,作为新中国第一家专注于提供金融证券信息的全国性金融日报,《上海证券日报》积极履行资本市场和金融业的喉舌、耳目和智库职能,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上海证券交易所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好朋友、好伙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沟通与合作。通过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的合作将更深入、更真实,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未来,双方可以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中开展更多的合作,共同努力,为中西文化交流和中欧合作做出新的贡献。
上海证券报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国标在致辞中表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成立30年来,成为亚洲领先的世界级商学院,成为商业领袖和高端人才的摇篮,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成为中国政府与欧盟合作的成功典范。
“我们不仅在地理位置上非常接近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而且在心理、情感和精神上也非常接近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多年来,我们在合作中取得了成长。叶国标表示,上证报具有渠道优势、媒体优势和信息优势,与资本市场无缝衔接。独行快,众行远。分享的资源越多,分享的困难就越少。服务创造价值。上海新闻希望为中欧商学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国资本市场优质发展提供更深入、更好的服务,突出政治经济新闻、金融新闻、产业经济新闻和全媒体机构的本质,加强资本市场专业、开放、综合服务平台的功能。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由中国政府和欧洲联盟于1994年联合创办,是中国唯一由中外政府联合创办的商学院。学院始终坚持“认真、创新、追求卓越”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深度和全球广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商业领袖,形成了三大洲(上海、北京、深圳、加纳阿克拉、瑞士苏黎世)的全球化模式,被中欧领导人称赞为“许多优秀管理者的摇篮”和“欧中成功合作的典范”。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教育和培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建立了由120名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的世界级教授团队。教授来自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国际教师的三分之二。此外,学院还拥有中国国内商学院中规模最大、阵容最强的校友网络。目前,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2.7万多名校友,为国内外20多万中高级管理人员提供管理培训。
《上海证券日报》于1991年7月1日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出版,1995年由新华社主办。它是新中国第一家专注于提供证券和金融信息的全国性金融日报。作为中国证监会法定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媒体,30多年来,上海证券日报与中国资本市场同行,既是见证人、记录人、参与者、助推器,已形成上海证券日报、中国证券网络、上海应用程序、媒体矩阵,包括上证音视频和上证微信微博,已成为国内权威、专业、主流、有影响力的综合性金融媒体机构。
上海证券报追求政治道德、新闻品格、专业品味、服务质量、一流品牌有机统一,积极履行资本市场喉舌、耳、智库功能,成为中央政策权威解读者、公平维护市场秩序、投资者权益守望者、行业声音可靠传播者。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