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一是加强机制建设。中国建议建立产业与投资、农业、交通、应急管理、教育、政党等领域的会议和对话机制,为各国开展全面互利合作搭建广泛平台。
二是扩大经贸关系。中国将出台更多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升级双边投资协议,实现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全覆盖,举办“聚合中亚云产品”主题活动
第三,深化互联互通。中国将全面提高跨境运输量,支持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促进航空运输市场开放,发展区域物流网络。加强中欧列车集结中心建设,鼓励优势企业在中亚国家建设海外仓库,建设综合数字服务平台。
四是扩大能源合作。中国建议建立中国-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加快推进中国-建设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扩大双方油气贸易规模,发展全能源产业链合作,加强新能源与核能和平利用合作。
第五,促进绿色创新。中国愿与中亚国家合作开展盐碱地治理开发、节水灌溉等领域,共同建设旱区农业联合实验室,促进咸海生态危机解决,支持中亚高新技术企业和信息技术产业园建设。中国欢迎中亚国家参与“一带一路”专项合作计划,如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创业和空间信息技术。
第六,提高发展能力。中国将制定与中亚国家科技减贫专项合作计划,实施“中国”-“中亚技术技能改进计划”在中亚国家设立了更多的鲁班车间,鼓励中亚中国企业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中亚国家提供融资支持和免费援助。
第七,加强文明对话。中国邀请中亚国家参与“文化丝绸之路”计划,将在中亚设立更多的传统医疗中心,加快相互建立文化中心,继续为中亚国家提供政府奖学金配额,支持中亚国家大学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中亚文化旅游之都”评选活动,办好中亚国家人民文化艺术年,为中亚开设人文旅游专列。
第八,维护区域和平。中国愿意帮助中亚国家加强执法安全和国防能力建设,支持各国自主维护区域安全和反恐,开展网络安全合作。继续发挥阿富汗邻国协调机制的作用,共同推进阿富汗和平重建。
习近平最终指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我们愿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现代化理念和实践交流,促进发展战略对接,为合作创造更多机遇,共同推进六国现代化进程。让我们携手共进,团结奋斗,积极推动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繁荣,共同迎接六国更美好的明天!
中亚五国元首先后发言,感谢中国的倡议,成功主办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积极评价中亚国家与中国全面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他们说,中亚国家与中国有着千年的友谊和深厚的友谊。他们一直是相互支持和信任的好邻居、好朋友和好伙伴。他们是中国西出阳关最真诚的老朋友。目前,中国已成为保障全球安全稳定、促进科技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与中国的合作是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进一步深化中亚五国与中国的关系,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和长期利益。中国-中亚峰会为中亚国家与中国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引领双边关系进入新时代。各方欢迎和欣赏中国对中亚的友好合作政策,并愿意继续充分发挥元首外交战略的主导作用,扩大和加强中国-中亚峰会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深化中亚国家与中国的全面务实合作,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帮助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为促进区域安全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国元首表示,他们坚决支持对方选择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决维护主权、独立、安全、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坚决反对干涉其他国内政府。他们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他们表示,他们将认真贯彻峰会达成的重要共识和成果,以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为契机,加强国家发展战略,建设“一带一路”对接,促进区域互联互通,深化贸易投资、农业、能源、科技、安全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共同应对挑战,实现合作共赢,建设更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与中亚五国元首签署了《中国》-通过《中国峰会西安宣言》-中亚峰会成果清单。
各方同意哈萨克斯坦将于2025年主办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同意在中国设立中国-秘书处常设中亚机制。
习近平还会见了中亚五国元首的记者。
峰会结束后,习近平和中亚五国元首共同种植了六棵石榴树。它们不仅见证了中亚几千年的友好交流,也象征着中亚与中亚的紧密团结与合作。-对中亚关系美好未来的期待。
参加上述活动的蔡奇、王毅、秦刚等。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