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奎
5月22日,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开幕式暨“构建新兴金融人才高地” 授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学术交流会议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区滴水湖会议中心举行。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在以“金融科技与金融风险”为主题的分会场上表示,近年来,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迅速,建设成果显著。目前,中国的金融科技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起着很强的借鉴作用。
刘晓春说:“上海新金融研究所也一直重视对中国金融技术发展的研究。我们每年都会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金融技术交流和讨论。”。
刘晓春认为,金融科技未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明确金融与科技的逻辑关系。金融创新需要解决金融问题,技术只是实现金融创新的工具。只有针对客户真实需求的创新才是成功的创新。这种需求可能是现实的或潜在的,但它必须是真实的。在技术创新和应用过程中,如果不存在许多原本想象中的需求,那么该技术就不可能成功。
刘晓春表示,金融创新需要关注以下三项关键技术:
第一,金融技术。金融技术应用的前提是金融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可以赋予金融权力,但如何使用这些技术是基于金融的基本原则。例如,在学术研究中,变量和模型的选择依赖于金融技术。
第二,系统技术。系统在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其他领域都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系统建设决定了市场建设。例如,注册制度的全面实施是制度创新,是根据中国股市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的创新设计,将对股市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第三,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帮助更好地实现金融技术和制度技术的手段。
“只有通过金融逻辑和技术逻辑,金融科技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使金融科技大放异彩。刘晓春说,每一项金融业务、金融产品和业务流程都有自己的逻辑,技术的应用无法改变这些逻辑。此外,虽然技术创新有无数的想象空间,但必须有其应用边界。没有技术可以取代人类的所有工作和行为,也没有技术可以取代以前的所有技术。
“只有当技术逻辑符合业务逻辑,业务逻辑适应技术逻辑时,金融科技创新才能真正成功。”他说。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