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近年来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与增量调整并重,住建部“好房子”“智能建造”要求下,绿色、数字化建造成必然方向,建设工程项目全链协同推进与高效高质交付需求迫切。
西部建筑抗震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建西部院”)为陕西建工集团下属设计院,其在西安曲江三兆村安置小区项目中,深度应用国产广联达数维设计软件,赋能EPC业务提质、增效、降本,为企业通过数字化设计引路,进而推动院内整体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抓手。

项目效果图
一、国产BIM创新破解技术困局
传统二维设计当下仍为大多设计企业的主流作业模式,但新的业务要求下,其潜藏着的痛点亦较为突出。
(一)各专业配合效率低下
各专业配合过程中信息不同步,数据易丢失,重复性工作繁复;通过“提资单”交换信息,线性流程反馈慢,难以闭环。
(二)设计变更多
设计问题在前期难以在二维图纸中暴露,高频修改图纸造成错漏碰问题增,叠图查错人力成本高。
(三)经济性难量化
算量、翻模成本高,缺乏权威算量成果解释,设计成果经济性无法通过设计师在前期控制。
(四)项目造价难控制
设计阶段项目概算及预算统计节点偏后期,难以在前期控制整体造价,且概预算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偏低,影响造价控制。
(五)数字资产难沉淀
设计成果、优秀做法等难以沉淀为企业资产,供后续项目复用。
这一系列技术瓶颈也成为陕建西部院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驱动。借助数维软件,陕建西部院将数字化手段深度融入项目全流程管理,成功破解了EPC项目设计管理的核心痛点,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行业竞争力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二、三大应用亮点助项目数字化破局
西安曲江三兆村安置小区项目06-01地块总面积约29万平方米、包括住宅、商业、配套、地下车库等功能业态。
在项目之初,陕建西部院就定下了全专业协同设计、成本前置管理、项目数字化管理、设计成果一体化应用等目标。数维软件采用“云+端”的三维协同设计模式,其设计成果可向多场景延伸复用,为项目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一)精细化协同设计提升项目品质
1.AI方案优化
基于方案软件CONCETTO完成方案模型建立,利用内置的日照、通风、采光、视野分析等功能进行总平面强排及优化设计,针对项目所在位置利用内置场地定位功能快速定位项目实际所在位置,完成初步方案后,利用AI生成彩色总平面,赋能方案阶段创意设计与效率提升。


日照分析、采光分析
2.建筑户型精细化设计与方案比选
对原有户型方案进行平面功能、采光、通风等性能分析,综合选择日照、通风、景观实现效果更好的方案。通过优化布局,并利用BIMQ输出工程量,对不同方案进行经济性比选,优化后较优化前单层减少10m³砌体工程量,为整个项目带来可观的经济节约,同时减轻了结构自重,更有利于地基处理。


改造前、后户型模型对比
3.管综设计优化与质量管控
项目管线重难点为地下车库部分,此区域为地下一层防火分区一,暖通风管、排水管、自喷管、电缆桥架等管线垂直交叉多,传统二维设计模式下难以直观发现碰撞点,施工阶段发现后则需反复修改图纸,既耽误工期又造成成本负担。


碰撞检查、净高分析
该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基于协同平台及数维工具端进行碰撞检查,完成碰撞及净高分析232处,发现并优化管线排布196处,为后续施工减少了大量管线交叉问题,助力施工效率提升。
4.施工图出图
1#楼完成施工图设计出图,计划出图78张,实际出图74张,出图率94.8%。
(二)成本控制前置提升项目综合收益
1.BIMQ助力含钢量含砼量进行指标控制
本项目含钢量及含砼量指标有严格控制要求,用于成本管控对比。陕建西部院完成基本建模后,选择住宅部分1#楼为例,出图后根据设计师以往配筋习惯和经验进行调整优化,并通过校审一键写入至构件,后利用工具端BIMQ输出工程量及单方指标,对比以往同类型项目限额指标,住宅部分综合限额含砼量、含钢量均满足要求。

2.设计算量一体化结果验证
以1#楼为例,将数维设计模型导入至GTJ输出相应工程量,将其主要钢筋混凝土指标与施工部门翻模算量指标对比,钢筋总量误差约为0.3%,混凝土误差约为0.31%,排除设计师与造价师建模范围、建模精细度上误差外,整体误差控制在5‰以内。
经验证,数维设计模型直传造价端算量,可满足造价精度要求。同时造价端无需再次翻模算量,为预算编制提效。
3.基于经济性的方案比选
基于数维工具端,进行建筑户型方案、结构剪力墙布置、柱网布置、基础选型的经济性比选,通过数维一体化方式量化相应方案的工程量指标,从方案和成本双优角度选择更优方案,为项目大幅节省钢筋、混凝土等用料。


地下车库基础选型前、后对比
(三)项目管理数字化提升推进效率
1.项目进度数字化管控
陕建西部院借助广联达协同平台,完成各专业设计节点定制并向相应专业设计师下发设计任务。同时项目管理人员可通过实时更新的项目数据实时查看设计进展和设计师工时,及时发现推进缓慢节点,实现项目任务和人员的动态量化管理。


项目进度管理
2.协同管理及过程资料留档
设计过程通过协同平台和工具端合模检查相关问题,基于构件级的协同提问处理,所有沟通协调问题均在云端留痕,各专业协同提问256次,一方面提高了专业配合准确率,降低沟通成本,保障了项目质量;另一方面提问资料可为后续员工技术培训提供参考,使其更加贴合生产实际、更具实操性。


3.数字资产沉淀
通过协同平台完成构件、模块数据等有形资产的沉淀,后续项目可“云下载”后直接复用,提升项目设计质效。
三、数维赋能,价值凸显
(一)正向协同设计管理
1.依托国产BIM软件生态,改善院内生产协同效率,实现全专业正向设计。
2.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模型应用价值,提高设计质量。
3.基于国产协同平台,进行项目三维协同设计管理,完善BIM行业标准。
(二)AI辅助设计
1.探索和挖掘AI在设计阶段价值,辅助设计过程、提高设计质量。
2.拓展AI使用场景,比如辅助改造项目、城市更新项目、装修项目智能化设计。
(三)设计成本管理
1.从设计源头对成本把控,算量辅助优化设计,实现全过程成本管控。
2.设计过程限额指标控制。
3.实现设计算量施工一体化,保证图模一致性前提下,提高设计模型复用率。
(四)打造数字化企业品牌
1.数维一体化的生产、交付方式,有助于在后续项目中实现模型传递带来的经济效应,为企业创效。
2.加快企业BIM人才培养和数字化转型。
3.打造标杆项目提高企业形象和市场核心竞争力。
4.培养企业数字化价值理念,提高软科技服务质量。
于总包下属设计院而言,数字化转型绝非简单的工具改变,而是从管理思维、生产方式再到组织架构、商业模式的全方位重构。借助广联达数维设计软件等国产数字化工具,企业可以以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流转与资源复用为基,牵头打通各环节协同壁垒,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营效益。
面向未来,陕建西部院持续探索BIM技术的多场景应用路径,结合CIM、AI等各类数字化技术,进一步实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广联达作为行业转型“使能者”,也将不断优化产品能力、提升服务效能,陪伴行业企业探索数字化转型最优路径,助力项目成功、客户成功。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