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新闻记者 刘敬元
做为险资以股份方法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方式,股权投资计划业务流程迈入迅速发展。2022年,股权投资计划备案总数同比增加逾六成。在其中,国寿资产登记量处于领域第一位,并显著超过同行业。
国寿资产怎样定位股权投资计划业务流程?将来有什么整体规划?证券日报新闻记者近日专访了国寿资产有关业务负责人。
踏入迅速发展路轨
股权投资计划是保险资管组织的一类保险资管产品,由保险资管组织做为管理员注册成立,向合格机构投资者募资,根据直接和间接方法关键投向非上市公司股权。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协会资料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注册登记的股权投资计划总数分别是12只、14只、23只,经营规模分别为226.11亿人民币、530.66亿人民币、577.15亿人民币。
在行业内,国寿资产是开设股权投资计划数最多的组织。据证券日报记者获悉,国寿资产2021年备案股权投资计划6只、经营规模254亿人民币,2022年备案股权投资计划9只、经营规模368.4亿人民币,持续处于领域第一位。
“国寿资产在股权投资计划业务流程上取得了比较大进度,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国寿资产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是监督机构自2020年至今公布多份文件,丰富多彩健全股权投资基金产品矩阵、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撤销股权投资行业限定,为业务流程造就资源优势;二是企业促进不断完善“高品质核心资产+积极风险管控”投资逻辑,培养具备产业链金融实力的项目投资团队,为股权投资业务打下基础。
高度重视这一业务流程,都是国寿资产看见了经济转型升级对长期稳定的权益性融资需求不断增长的态势。
将会成为项目投资市场竞争
的战略高地
保险资管公司以往以受托管理险资为主导,尤其善于固定收益领域内的项目投资与产品构建,债权投资计划业务流程近年来新开设经营规模都是在数千亿乃至近万亿。比较之下,股权投资计划规模数量都需要少的多。在国寿资产看起来,股权投资基金无疑是关键方位,将来股权投资计划即将迎来快速发展过程。
国寿资产上述情况责任人觉得,现阶段股权投资计划订单量比较少,一方面与现阶段我国的社会里融资结构相关,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股权投资计划相比债权投资计划买卖构造繁琐、新项目时间较长,同时对项目投资管理水平、风险管控能力及其资金运用的占有更高一些,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股权投资业务准入门槛。
“进行股权投资计划的难题主要体现在优质资产挑选、交易结构设计和投后动态跟踪。”国寿资产以上负责人说,险资的债务特征和刚性成本取决于相比于其他种类资金风险容忍度稍低,对期内稳定收益的要求更高。因为优质企业比较少,多方市场竞争激烈,一定要找到适宜优质资产并通过交易结构设计配对险资的喜好,这正是股权投资计划管理员核心竞争优势所属。
展望未来,他指出,随着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发展方式变化,权益融资与经济创新增长引擎的融资需求更为切合,股权投资基金将会成为险资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监管部门近些年一直全力支持险资进行股权投资基金,科创板上市、北京交易所及股票注册制发布、资本市场改革深入推进,股权投资基金也成了险资解决低费率考验,提高投资回报率、合理配置构造的重要手段。
“能够预估,将来股权投资计划即将迎来快速发展过程,变成保险资管组织最重要的综合竞争力项目投资市场竞争战略高地。”他透露,国寿资产已经将股权投资业务作为未来企业极为重要的理财规划方向之一。
在战略
主航道上做投资
从长线投资实践活动来说,以上责任人觉得,国寿资产股权投资业务掌握了各个方面工作经验,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在我国战略规划的主航道上做投资,就是以支持实体经济为营运资金中心思想,在战略中找到项目投资主题风格、明确投资赛道,顺着正确投资目标甄选加盟项目。
据了解,国寿资产根据股权计划投了多个项目,如投资入股云南省国有股权运营方、中国交建、国家电投集团等众多中央企业关键企业,并且也核心参加了中电科、中粮福临门、中核汇能等多个央企混改类项目。“这也是国寿资产充分发挥险资长线投资优点、积极开展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实体线经济转型升级的具体体现。”
谈起股权投资基金的经营规划,国寿资产该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发挥股权投资基金的优先优点,融入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切实加强项目投资具备相对性稳定收益的配置类股权资产;与此同时紧跟国家政策导向性发掘严控风险的Pre-REITs等股权投资基金机遇,不断完善股份产品推广方案、不断拓展产品家谱图,持续筑强另类投资竞争优势。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